开南大学法律学院26日举办了一场关于神经犯罪学的专题演讲,主题为「为什么证人的证词不可靠?」。此次演讲于B103演讲厅举行,邀请了国立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洪兰博士主讲。洪兰教授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多年来致力于脑科学研究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开南大学校长周守民表示,洪兰教授长期研究犯罪与大脑之间的关联,并致力于心理学书籍的翻译,其学术贡献深受肯定。本次演讲内容对师生而言极具启发性,能够提供崭新的犯罪学视角。

周守民校长感谢洪兰教授精辟分析的研究。(照片/开南大学提供)
周守民校长感谢洪兰教授精辟分析的研究。(照片/开南大学提供)

法律学院副院长兼系主任游明得则指出,洪兰教授的父亲曾是国内知名法律专家,并创办《刑事法》杂志。洪教授以精辟的理论分析与实例说明,让学生对于犯罪学的认知更加深刻。

在演讲中,洪兰教授首先强调记忆对人的重要性,证人如果登录在大脑的资料有错,有时候会有不同的表意。

她并解释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海马迴与突触是记忆运作与储存的主要部位,但这些结构容易受到老化或外部影响而导致记忆错误。她透过相关实例指出,记忆是一种「重建」的歷程,容易受到先入为主的观念与外界暗示的影响,因此证人的证词未必可靠,法律上应审慎对待。

洪教授进一步探讨心理学与犯罪学之间的紧密关系。她表示,犯罪最重要的因素是意图,而法律在量刑时会根据行为人的意图区分罪责。例如,蓄意谋杀与过失杀人的差异就在于「意图」的存在。由于行为受大脑意念的影响,因此犯罪行为的形成与大脑机制息息相关。

此外,洪教授也提到,行为与思想会影响神经迴路的连结,而坏习惯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因此,最有效的预防犯罪方式是透过社会与生物学的综合策略,例如提升弱势族群的教育水平、提供幼儿良好的成长环境,以及适当运用药物与心理治疗来减少暴力行为。

洪教授强调,神经细胞会改变,因此终身学习是很重要的。(照片/开南大学提供)
洪教授强调,神经细胞会改变,因此终身学习是很重要的。(照片/开南大学提供)

最后,洪教授强调,神经细胞会改变,因此终身学习是很重要的,而念法律要有观察人们行为上变化的能力,可以多看经典的侦探小说。

犯罪行为的成因是多层次的,过去犯罪学家多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犯罪,如今神经科学则提供了新的解释途径。透过结合生物、社会学与公共卫生观点,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找到预防与治疗犯罪的方法。

此次演讲吸引了眾多师生参与,现场反应热烈,学生们纷纷表示对于神经犯罪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对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充满兴趣。

#犯罪学 #洪兰 #演讲 #神经 #开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