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创办的「专属」军校,却吸收很多共产党员,为什么?什么样的师资与教育,让黄埔才短短23届,就培养出49位上将、数百位中将?1924年,国父孙中山被自己的老搭檔陈炯明叛变后,苦于没有军队无法落实革命梦想,于是在广州珠江黄埔岛上成立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创建黄埔军校,让中国从此摆脱晚清时期,野心军人拥兵割据的时代,开办真正的军事教育,此后,黄埔学生军就从操场走入战场,在讨伐军阀、抗日、国共内战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一角,改写了中国近代史。

【精彩书摘】

●国共两党合作筹办黄埔军校

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兴中会算起,国民党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过去从没开过全国性的代表大会;现在,在苏联的帮助、共产党员的参与下,大会得以顺利举行。中共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等人出席大会。这次会议对于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问题做出了决定,也推动、促进陆军军官学校的筹备和创办,此次大会对中国革命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孙中山、廖仲恺(编按:中国国民党革命元勋之一,为黄埔军校党代表)的领导和推动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对国民党实行全面改组,容许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在歷史上,这被称为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在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瞿秋白、林伯渠等人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宣布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并任命蒋介石为筹备委员长。珠江两岸,春意盎然,小洋楼南堤2号也似焕发出生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处运转起来了。王柏龄、李济深、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等人(皆为国民党人)被任命为军校筹备委员。廖仲恺、邓演达、叶剑英也参加了筹备处的工作。筹备处主要负责招收学生和招聘教官,同时要筹集办学经费、制订教学计画、确定教材和筹措各项军需保障等事宜。

这当中最投入、最忙碌的人,是廖仲恺。他们期望在这个夏天,让陆军军官学校能够如期开学。对于这所军校,孙中山期盼已久。

●女兵不怕苦,训练时不愿接受特别待遇

顾虑到女生的生理特点,女生生理期时,只要戴上一个袖章就可以不用出操,也不用参加军训。这也遭到女生们反对。她们问:「试问,革命军人是受人怜念的吗?我们要拿出百折不挠的精神来,我们要接受学校的一切严格训练,我们要做和男生一样多的工作。」

为了看起来和男兵一样,湖南女孩黎树蓉甚至剃了个光头。在追求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潮流里,女兵们以一种看似极端的方式,展露出「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能做到」的豪情。

儘管军校的生活如此辛苦,儘管做一名军人如此艰难,但女兵们的心情非常愉快。

入校三个星期,谢冰莹写了一篇《给女同学》的文章,她对同学说:「我们要体认到军校女生队的培养目标是『学习革命的理论和策略、锻炼我们的身体、团结我们的精神、统一我们的意志,使我们成为妇女解放的领导者,领导她们参加我们目前所需要的国民革命。』」

谢冰莹写道:「要做一个模范的革命军人,就必须除去浪漫性,并服从纪律,除去虚荣心和女子习性。要做革命的实行者,就不能忘记妇女是人类中最痛苦的一群人,不要忘记从前妇女运动失败的教训,要号召一切被压迫的妇女共同奋斗。」

后来成为着名作家的谢冰莹,非常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十分热爱军校热情澎湃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是再痛快不过了,即使在大雪纷纷的冬天或者烈日炎炎的夏季,我们每天都要上操,过着和男兵一般的生活,但谁也不觉得苦。」

●黄埔精神的真正涵义

85年前,正当黄埔军人在北伐战场上奋战时,《黄埔日刊》于1926年9月23日,发表军校政治教官安体诚的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就是《什么是黄埔精神》。安体诚教官的文章说:「黄埔军校中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存在,这是本校和留意本校的人都能感受到的。这种精神,有以名之,名之曰『黄埔精神』!」黄埔精神四个字,由此跃然而出,光芒闪烁。

岁月沧桑,八十多年过去了。写这篇文章的安体诚教官早已牺牲,当年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有的血洒沙场,有的陆续谢世,健在者,也都垂垂老矣。然而黄埔精神四个字,却仍然十分鲜活,使用率很高。

黄埔老人都将这四个字挂在嘴边,不断在他们的文章中写到这四个字;海峡两岸的媒体,总是在这四个字上面做文章;有些学者以这四个字,作为研究和授课的主题。每讲到黄埔军校,讲得最多的,莫过于这四个字。

那么,究竟什么是黄埔精神呢?

有人说,黄埔精神就是为主义而英勇奋斗的精神,是「同志仍须努力,革命必须成功」的坚毅精神。有人说,黄埔精神是孙中山宣导的「忍苦耐劳,努力奋发」的学习精神,是「一心一意为国家奋斗」的革命精神。有人说,黄埔精神是建校初期,师生人人皆知的不要钱、不怕死、爱国家、爱百姓的精神。有人说,黄埔精神是以爱国爱民、团结合作、勇敢无畏为主要特徵的民族精神。

黄埔精神,无疑是黄埔军校留给当代和后代的宝贵遗产。

一百年前,中国爆发伟大的辛亥革命。孙中山一手创建的黄埔军校,肩负着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使命继续前进。虽然,过往的道路相当曲折,但黄埔军校在中国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建立的不朽功勋,早为世人所肯定。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华人中,许多军事、政治、文化精英,与黄埔都有很深的歷史因缘,对黄埔怀有深切的认同感。黄埔军校属于中华民族。黄埔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奋图强精神的体现,今天和将来仍然是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动力。

(本文摘自《中国为什么如此尊崇黄埔军校》/大是文化 提供)

自《中国为什么如此尊崇黄埔军校》/大是文化 提供
自《中国为什么如此尊崇黄埔军校》/大是文化 提供
#黄埔军校 #军人 #国民党 #当兵 #谢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