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新竹名产,大家无一例外都会想到摃丸(或者其他丸)。但市面上,大部分介绍新竹丸类制品的书籍或者杂志,都太像开车从新竹交流道下来的观光客,在光復路上喝了碗摃丸汤,或者买了包冷冻摃丸就呼呼呼开车离开了。我们在这一期刊物想要说的是,纯粹从一个肉类制品来说,新竹摃丸的制作方式、新鲜程度的确有其独到、厉害之处;但它厉害不仅于此,它是一个新竹人共有的饮食文化,每家麵店、每个老板都有他自己对于「丸」的特别看法,并且呈现在「汤的搭配」、「配菜的选择」,甚至「吃的方式」,因为这些「周边」或「仪式」,让新竹「丸文化」如此丰富、精彩。我们希望您用品茶的方式与速度,品嚐每一家小吃铺,欣赏茶汤倒入碗中的美妙姿态。理解眼前的每一碗汤其实都是百年文化的呈现。
我们藉由大量访谈、明察暗访、微服出巡(误)、白吃白喝(大误),吃遍、问遍新竹各种丸制品的商家,探知新竹老店老板或老饕对于新竹丸文化的各种想法,整理出本辑内容。我们自己相信这是新竹在地「丸制品」与「丸文化」的最诚实纪录。
头家的个人主义
如果你以为新竹最精彩的摃丸文化只在摃丸本身,那你就错了。在地人知道,新竹摃丸另外一个超讚面向就是必须亲自拜访麵店,点个滷肉饭或炒麵,然后配摃丸汤跟小菜的现场情境,才是最完整的摃丸体验。即便採取相同店家的摃丸,老板A选用的汤头跟上面洒的菜就是跟老板B不一样,这就是神妙之处。
丢骰子的鱼丸汤推车
「以前我阿爸推着推车到处卖鱼丸汤,那时候还有玩十八仔(丢骰子),赢了就加鱼丸。」八岁就开始帮忙的石家第二代老板娘说着往事,后来妈妈推出馅鱼丸,才开始在现在两棵大树下的店面经营到现在。滷肉饭也是后来才推出的,石老板娘说,新竹人也会吃腻摃丸、米粉啊,妈妈的滷肉饭很好吃,所以我们就卖滷肉饭,用台湾的蒜头贵很多也香很多;鱼丸的汤头也是妈妈改良后,才用猪膝盖跟头骨去炖煮,所以开始有骨仔肉;有老饕来看到石老板娘就说,要一碗只有肥肉的骨仔汤,因为最信赖老板娘处理骨仔肉的仔细。
石家鱼丸:兴学街27巷29号、03-5242965 、08:00-17:00
只卖鱼丸汤到自由配
第二代石大哥,跟哥哥一起经营,爸爸那代只卖鱼丸汤,包馅与小鱼丸两种,因为对面是自助餐店、隔壁卖肉圆,客人来就会顺便买碗汤;后来自助餐店收了,才开始推出滷肉饭、摃丸、燕丸等多种选择。石大哥还说,我们营业时间跨三餐,客人想怎么搭配就尽量配合,头骨肉、鱼丸单点配滷肉饭,甚至点清汤的都有,吃得开心就好。年轻时经常下午开车送货到台北,现在冷冻宅配让批货稳定;但鱼丸还是新鲜吃最好,每天现做的量就是一天的需求。最后还自豪的说自己炒的菜脯,没有的话客人还不愿吃滷肉饭呢!切记只有一罐,请仔细找找!
石记鱼丸:兴学街44号、03-5613388 、07:00-18:00
新竹最低调的顶级名店
我老爸说:「自己不敢吃的不要卖,要卖就卖自己吃的。」好吃麵二代低沈扼要地就说完了她跟二哥经营的精髓。每天清晨到西门市场挑选所有材料,没有固定合作菜贩,新鲜最重要;大姐骑着摩托车送回店里;二哥负责煮麵,她负责拿刀。所有动作简洁俐落但深思熟虑、满是各种坚持;『切仔』他们只有一个,一天能煮多少碗?「每一次『切仔』下去,麵在里面就是要成漩涡,才会好吃。」好吃麵曾交出去经营十一年,许多顾客觉得味道变了。二哥跟她回来经营两年多,老顾客嚐到老味道都慢慢回到当年盛况,为了安心而完美的口味。
好吃麵:大同街182号、03-5240289 、07:00-15:00,周四休
长和宫拜拜完再祭五臟庙
如果要再传到第三代,希望接手的人要记得「品质」这件事!竹山意麵二代老板多次的强调,这是「古早味意麵」,也许相对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偏油偏咸,但它就是古早味;这是他们从上一代坚持下来的,油葱、猪油、甚至麵条,不变的老味道。二代老板说他煮麵煮了二十年,副手阿姨在一旁说她十七年,平常就是两位轮流料理。而这锅汤,便是大骨一直熬煮的高汤,店里的招牌馄饨、摃丸、骨肉也都是从这里起锅上菜的!桌上粉红的酱也是重要配角,依个人口味添加或再一些辣椒,拌着意麵,就是竹山意麵的老味道!
竹山意麵:爱文街13号
隐藏版棒球大的摃丸
杨老板从冰箱拿出一盆摃丸浆,立刻做起大摃丸与摃丸羹;第四代杨老板介绍自己绰号就是「摃丸」,每两三天就要做摃丸,设备还是第一代用到现在,以前在对面的庙前摆麵摊,摃丸、粉沯都是自己做的,还开玩笑说「苦瓜鸡汤的苦瓜也快要是自己种了」。这些摃丸也会有熟客来外带。摃丸杨说,早上七点时很多客人走进来盛饭淋滷肉的,那都是熟客,摃丸杨说「你不觉得这样很像自己家吗!」,摃丸羹是因为有年长熟客要求摃丸帮忙剪小块,才灵机一动把肉浆捏成小陀!但摃丸羹与大摃丸不是常态菜色,遇到熟客客订才会做喔!
竹堑小吃:集贤街78号、03-5228824 、06:30-20:00
沙茶口味的无敌牛肉丸
「这个沙茶酱是我父亲八○年前传来新竹的。」老板拿出小小一盘沙茶酱跟竹籤要我们嚐嚐,声音不大,自信无比。「父亲用花生跟芝麻做出汕头口味的沙茶酱。」以此为基础,搭配那时候还没有人做的牛肉丸(因为台湾人务农为主,比较不吃牛。),所以西市汕头火锅建立了第一代汕头牛肉文化。第二代老板承袭父亲的家乡口味,在台湾人慢慢喜爱牛肉之后,在新竹的摃丸界,硬是杀出了一条极受欢迎的牛丸世界,无论是牛肉火锅的配料,或者是搭配必点沙茶牛肉炒麵的牛丸清汤,其口味在口中放送出的独特强大力量,很难只用爆炸来形容。
西市汕头火锅(总店):西安街70号、03-5244430 、11:00-23:30
超性格老板明和的超好吃外带粉沯
「我四年多没卖麵了啦!」老板忙进忙出,因为年纪大、自己也不要太累;太太一旁开心地笑说,老板明和对她很好,除了周一没有猪肉会休息,也会出国度假,欧洲、邮轮他们都玩过。老板晚上腌肉,早上炸肉、灌粉沯。不卖麵后,这些产品还是每天现做现卖,经常做的追不上卖,明和也说,差不多到上午十一点,卖完就收工回去午睡。现在只卖自制的炸肉、粉沯,配自家熬煮的辣椒酱;摃丸则是交由长期往来的市场猪肉摊制作。大概是种专属老板明和的类(累)退休模式,专注擅长的事。我们扑空多次,切记不要相信营业时间,越早越好喔!
明和麵店:爱文街5号、0921-978981、08:00-13:00,周一休
卖相有「瑕疵」,才是好东西
第三代王大哥总是满脸笑容。他只想卖手工但外型看来有瑕疵的产品,跟自动贩卖机不同:肉圆都长不一样,当然都是以红糟肉为主,再分三种口味。只是有时会看到葱肉露出来、大小不一,这种「瑕疵」就是人工照顾与新鲜的证据。身为转角店,王大哥强调服务精神、让客人觉得舒服。一个眼神就知道客人需要,王大哥说:「也算帮城隍爷的忙」。王大哥清大化学毕业,挣扎多年才决定接下家族事业。早期没有品牌,接手后,用父亲的名字做招牌。摃丸是早期就请亲戚做的,后来亲戚也越做越大,特色是完整保留猪肉肉汁,无添加,简单的好。
正老牌阿忠肉圆:中山路75号、03-5255054
新竹风的完美呈现
「我们的菜单都是在公公那一代就定下来了,最特别的可能是什锦汤。里面的炸猪皮,南部都说假鱼肚,然后有鱼酥跟蛋酥。夏天用当令的竹笋,冬天用萝卜。」第五代媳妇老板娘侃侃而谈。米粉部分,最重要的还是新鲜,乾燥的速度是关键,也是新竹风的重要,一夜干的米粉最好吃,超过一夜、甚至用烘乾的口感都不好,连胃都会跟你抗议;谈起年轻时,跟着婆婆挑选品质好的米粉,会囤满家里的楼梯间。口味上,大蒜酱油就是百年不变的完美调味。后来开始做摃丸,然后参加世贸展之后,加入包馅大摃丸以及香菇摃丸也大受欢迎,每天百斤。
阿城号米粉:中山路75号、0933-116016、07:00-21:30
如何成为一家完美滷肉饭店家
「我们家滷肉饭配白菜滷是绝配,一口饭,配一口白菜滷,超讚。」第三代柳大哥这样说。最初是小小的摊位,只有卖滷肉饭、肉羹汤还有炒米粉,三十年前,对经营跟美食很有想法的柳妈妈(二代)陆续加入一些新的菜色,其中包括摃丸。父亲一开始很反对,不想凑热闹。后来不坚持,但说:「如果要卖,就要卖树林的。」从此,菜单上加入摃丸汤,也成为柳家重要配角。主角当然还是有搭配酸菜跟香菜的滷肉饭,柳大哥读过一年文化大学体育系,认识当时的学弟任贤齐,任第一次吃他们家滷肉饭讚不绝口,但说:「咦?怎么有割包的感觉。」
柳家滷肉饭:中山路75号、03-5240289、10:30-22:00
肉圆名闻天下,摃丸力霸山河
八岁开始跟着爸妈卖肉圆,到现在五十多岁的陈大哥说,实在很怕报导带来太多客人,因为每天现做的肉圆才一千多颗,曾经拒绝过大公司五千颗的订单。也曾跟设备商研究机械生产,但最后口感不对还是只能作罢,因为飞龙肉圆的皮是招牌,至今都还找不到手工制作以外的方式。以前做摃丸的师傅退休,就把技术留下也为老饕保留这一味。试过一般供应商的摃丸味道不对就是不对,飞龙的摃丸汤就是滚水快煮的摃丸清汤,调味保留满满的鲜甜猪肉汁。现场就肉圆、摃丸,五十几年来填饱许多老饕,但千万别太晚来,每天限量卖完就没了!
飞龙肉圆:西门街104号、03-5246263、09:00-17:30,不定休
膨风阿嬷的膨风丸
八十几岁二代阿嬷跟三十岁的四代孙子Jack俩人感情很好,一人一句讲着精彩的渔香歷史;从一开始在南寮捕鲨鱼,到制作鱼浆贩售给小吃摊贩,到第四代Jack十几年前就打造店面,建立品牌;Jack说,以前爸爸妈妈阿公阿嬷都是做鱼浆养大我们,「他们可以我一定也可以」。阿嬷自称澎风阿嬷,「这个鱼浆下去炸会澎成一球,但很快就消了,不就是在澎风吗」阿嬷自豪的介绍这个她研发的产品,她说「这就是澎风阿嬷的澎风丸」。Jack还强推自家新产品,身为资深鱼浆供应商,当然在产品研发上相对有利,牛蒡香四溢的甜不辣已成为店里招牌。
渔香甜不辣丸子:大同路86号(东门市场2楼2010号)、 03-5238843、09:00-21:00,周日休
滷鸭肉兼扫地里长伯
庄老板有点耳背,所以相当害羞,聊到一半会突然跑走,不是回去顾他的滷锅、就是看看汤头、还有会跑去扫巷子的落叶,麵摊的阿姨在一旁笑说,他就是我们这条街的扫地里长啊!店里乾净的看不出是一间快五十年的老店,知名的是鸭肉切盘,盐水煮的鸭肉不客气的盖上厚厚一层韭菜,是从上一代传下来的招牌菜;因此他们的汤头是大骨、头骨、以及鸭肉熬煮的白色汤底,摃丸是请人专门客制的。骨仔肉跟鸭肉是每日限定,卖完就没了!腼腆的庄老板就是每天默默的在德高街里顾着滷锅、扫着落叶。
榕树下麵店:德高街22号、03-5236859、11:00-20:30
蚵仔煎世代的种种坚持
「我的汤头,邻居都说怎么小孩平常不喝汤,你家的就喝光光!」刘老板用蔬菜、鸡骨、大骨熬煮,分批慢熬才能让顏色清澈。店才开一年,但年轻的刘老板早已有十八年的蚵仔煎掌厨经验,他只有一个简单的信念「做给客人吃的自己也要敢吃」,做口碑比做生意重要;因此独立开店后,从蚵仔煎的粉,到客制的意麵、摃丸、肉燕等,每个材料的供应商,老板必定亲到现场把关制作,让各自的专长做到极致。满足了南大路的挑嘴饕客,老板也很欣慰这些努力让自己更深入社区,获得邻居们的认同。顺便一提,回头率最高的还有芹菜肉羹与意麵!
刘记蚵仔煎:南大路770号、03-5622533、11:00-20:00,周三休
城隍庙戏台前的五代鱼丸
「酬神表演时招牌要升上去,这样城隍爷才看得到戏台。」第四代郑老板娘操作着电动升降机,也比划着早期手动升降的样子。两位儿子,除了制作鱼丸燕圆、顾店,遇到庙里有祭典时,店面要休息去帮忙,平时还要练习扛神明等庙会活动。第一代是福州人来台,挑着扁担卖鱼丸、鱼鳔、鱼皮,当时就手工制作鱼丸、燕丸,但燕丸外皮需将猪肉捶扁成半透明的皮,太过费工而改成燕圆。燕圆的红色是因为加入红糟以及米酒显色;工科出身的老板,对制程相当讲究。老板娘则每日与城隍爷、饕客们相处。后来还研发出令常客念念不忘的香菇肉饭!
郑家鱼丸燕圆:中山路75号、03-5258189、07:00-22:30
为爱而生的鱼丸
年轻时,因为妻子喜欢而吃遍新竹的鱼丸,尔后踏上做鱼丸这条路;接手妈妈的麵店,更接手自家翻炒的油葱,信誓旦旦的说,别人十罐都没有这一罐香。四十五年的鱼丸制作功力只是靠每天新鲜现做,连添加物的配方都不懂。更因为妻子热爱国标舞,也跟着一起学国标,甚至出国比赛在新加坡拿下第二名。採访这天,刘老板说,今天的鱼丸特别好喔!虽然已是上等鲨鱼肉,但偶有抢到最后捕捞而更为鲜甜的鱼,每日的口味还因为季节、海水温度、捕捞顺序而有些微差别呢!另外,隐藏菜单是小菜海带,用进口昆布自己腌制,酯味非常香甜!
锦华刘家鱼丸:东大路一段232巷2号、03-5323778、07:00-13:00,不定休
(本文摘自 《IN新竹003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