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考古团队在汉朝未央宫附近的遗址底下,发现长达20多公尺的通道,让专家们非常吃惊,起初有人猜想,可能是后宫嫔妃偷情的密道,也有一说是躲避火灾的通道,经学者的研究后,发现这些密道竟是汉朝衰败的关键。

据《新浪新闻》报导,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于1956年到达西安,对拥有2千年歷史的汉长安城进行考古挖掘,1981年钻探未央宫前殿北部区域时,发现一座宫殿遗址,按照史书的记载,推测此为皇后的住所,称为「椒房殿」,研究员刘庆柱介绍,椒房殿的椒是花椒树,将其花朵磨成粉状并涂在墙上,不只美观且还带香气。

不过考古学家还发现,椒房殿遗址出土后,还有一条长达20多公尺、深约1公尺的地下通道,而通道尽头通往另一个小房间,呈现南北走向,而通道设计讲究,且在坡度较大的地砖上,还刻有几何图形的纹饰,有防滑的作用,专家因此判断,这条地道是存在于椒房殿地下的秘密通道。

刘庆柱表示,地道高度仅1公尺,正常人看似难以通过,不过该地歷经长年农民耕种,且宫殿未受到保护,导致宫殿地面破坏严重,使如今的地表下降约1至1.5公尺,因此经过推算,古代地下通道的实际深度应该约2公尺左右。而无论是早期夏朝的二里头宫殿遗址,还是秦代的咸阳城遗址,都从未发现类似的地下通道,也让考古学家相当费解。

起初有人推测,地道通往的房间可能是储藏室,但专家则解释,古人会挖深井用于储存食物,而地道距离地面不够深,因此排除此可能,还有人认为是用于躲避火灾,但地道两侧有立木柱,在入口和出口处还设有木门,假若用于防火灾,这里其实并不安全,甚至还有人认为,是皇后偷情的密道,但也被专家否定了。

考古学家研究汉长安城整体布局,并翻阅相关史料,发现汉代宫殿与眾不同的建筑格局,刘庆柱指出,西汉时期为「两宫制」,当时不只有皇宫,还有太后宫殿,就是所谓的「长乐宫」,规模、建筑设计与皇帝的宫殿「未央宫」差不多,而西汉时后妃当国、外戚专权,当时无论鼎盛还是衰败,王权与后权争夺从未停止过,甚至互相制衡。

专家表示,从宫殿建筑上来看,皇帝居住的未央宫与太后居住的长乐宫,面积相当且规模相仿,也意味王权与后权势均力敌,进一步发现,地道上面所在位置正好是长乐宫太后的大殿及太后寝宫,刘庆柱推测,在西汉时代,经常出现外戚专权,以政治面来说,都颇受争议,因此才会建设地道,主要是政治斗争所需,方便外戚与皇后或后妃讨论事情,做为藏人和离开所用。

而挖地道属于大工程,难道建造时,皇帝并未发现吗?刘庆柱认为,汉长安城皇宫里出现地道,并不是偶然的,宫殿里的大小建筑及陵墓,建造前都须经皇帝允许,这些地道建筑有可能是皇帝规划的,因为西汉时期皇帝需靠外戚来巩固政权,作为政治平衡的重要作用,但西汉王朝因外戚兴盛,也因它而灭亡。

#宫殿 #汉朝 #汉长安城 #遗址 #未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