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檔案〕

张勋(一八五四年十二月十四日~一九二三年九月十一日)

清末民初将领,官至江南提督、长江巡阅使、定武上将军,封忠勇亲王。

很多时候,看一个人或一件事情,不要只单看表面就做论断。张勋这个人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下居然玩起復辟,重新拥立溥仪称帝,虽然这起政变仅持续十二天就被收拾了,但教科书没有写出他的结局,更没有写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以至于张勋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逆歷史潮流而动的小丑。

没错,张勋在歷史上名声确实不好,在一个全盘西化的时代,痴迷地留恋前朝皇帝,不仅在身体髮肤方面身体力行,还操演出一场復辟大戏,弄得北京城满大街都是辫子,要我们不嘲笑都难。

不过假使愿意抛开既有观点的框架,从张勋的生平来检索歷史细节,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其实他没有想像中那么笨,甚至有值得我们借鑑之处。他忠勇、刚烈、不怕死、不怕苦,甚至会替江西的老乡发奖学金,连死对头孙中山在他死后都嘆息地说:「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也。」

真实的张勋是忠厚老实的愚忠铁汉,无远谋、无深见,却用一辈子热血,换取实践个人信条的承诺。

‧对清朝情有独锺

做为清末民初的头号大清粉,张勋对清廷的认知有点特殊,同一时期出现的军事人物,诸如段祺瑞和阎锡山等军阀,都是在快成年时加入军队,一步步爬上歷史舞臺,他们对清廷没有太多感念,毕竟只是上级罢了,换个地方随便都能出人头地。

张勋就不然了。

整个清末民初的歷史中,大概没有像张勋出生那么惨的人了。他出生于江西省一处偏远乡村,没什么家庭背景,没读什么好学校,更惨的是在他还没有记忆时,父母就已经双双抱病而亡,爷爷在他六岁时也被太平军杀死,张勋一个人孤苦无依地生活,有一餐没一餐地过日子。

不过,正是在这个时间点,一位素昧平生的清朝退休官员刚好返回家乡。他见张勋一副无依无靠的样子,便好心收留他,供他吃住,把他扶养到足以养活自己。人们说第一印象很重要,张勋第一次见到清廷就是这种温情满满的场面,使他天生对清朝抱持着一种积极报恩之心,他的命是清朝给的,没有清朝,他就没了根。

二十五岁那年,满怀热血的张勋从军,一步一步从底层杀上来,英勇的表现开始受到大家注意。他在广西抗法时,一步都没退过,炮火就在他的两耳间呼啸而过,但他从不担心;甲午战争期间,他在朝鲜率领一千骑兵驰骋军马衝锋,用几乎不要命的方式击退日军;除此之外,他对国内的义和团从不手软,一经查获就是镇压。张勋不要命,因为他想把命都献给清朝,动盪的时局成就了他,残酷的战争锻炼了他,他的官位上升很快,直到辛亥革命前夕已经官至江南提督,他对大清仍是一往情深,忠贞不贰。

清朝年间,张勋和我们想像中的「割据腐朽军阀」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他是战争英雄,是功勛彪炳的好汉。中法战争时,张勋立下战功,广西提督苏元春赏给他两罈好酒,他连一口都没品尝,把酒水统统倒在溪水,让手下在酒香四溢中洗个舒服澡。

‧大清亡,辫子不能亡!

可惜的是,纵使张勋何等锺爱大清,革命已经成为时代趋势,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左右的。

辛亥革命时,张勋被派遣驻守南京,革命军以将近两倍的军力进攻,很快占据高地炮臺。张勋本想亲自率领部队反攻,拚个玉碎瓦全,然而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寧将军铁良都坚决表示撤退,他只得无奈作罢,率队退入徐州,从此割据一方。

一九一二年,清廷发布《宣统帝退位诏书》,宣告大清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到此结束,这对张勋来说无疑是最沉痛的打击,人归民国,心却仍在大清。做为仅存能表示忠诚的行为,张勋命令三千部下一律不准剪辫子,他的部队被称为「辫子军」,而他被称为「辫帅」。

张勋是军人出身,服从乃是本分。大清亡了,该听谁的呢?袁世凯入主北京,他便归顺北洋政府。张勋曾对人说:「清帝故主也,袁总统恩师也,今袁为总统,宣统仍为皇帝,余为国民服务,公义私恩,两无妨碍。」袁世凯虽然狡诈,但至少对大清留情面,张勋便将袁世凯视为大清帝国的接管人。袁世凯命张勋征讨革命党,他便挥师南下,用火炮和炸药轰开南京城墙;张勋陪着袁世凯走南闯北,平定各处的起义,用生命找寻自己的生命意义。

张勋虽然是一介匹夫,思想跟不上时代潮流,但能在共和已定的民国占有一席之地,自然有道理在。他为人慷慨大方,是有忠有义的汉子,出身贫寒,明白人民的疾苦,因此把大量经费用在义举之上,他对江西老乡的照顾尤其周到,只要乡亲开口,张勋全部满足,甚至赠送赤田村的每一家庭大瓦房一座,让他们开开心心过年。

除此之外,张勋还在北京捐款建立会馆,资助在京的江西籍学生和贫苦人士,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共产党创办人张国焘、《五四宣言》起草人许德珩都曾得过他的资助,这种做法为他在家乡赢得良好口碑。

‧府院之争的开端

一九一五年,袁世凯称帝,张勋在此期间被封为一等公,但他不开心,他想要维护的不是帝制,而是让清廷重新获得掌管天下的权力。袁世凯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梦,便在大家的反对下仓促下臺,抑郁而亡。虽然这次行动以失败告终,却勾起张勋一直以来渴求的报恩梦。

袁世凯復辟失败后的第二年,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段祺瑞主张对德国宣战,而黎元洪坚决不参战;段祺瑞对国会议员文攻武吓,想逼他们同意,没想到适得其反,议员们团结起来,开会罢免段祺瑞,段祺瑞灰溜溜地退避天津。

黎元洪开除段祺瑞后,段祺瑞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打算用武力把黎元洪打倒,不过他做为一个总理去推翻总统,法理依据站不住,会让天下百姓心寒,向来注重个人名声的「六不总理」不敢这么做,他打算找个人代为办事,让他扮黑脸,自己则坐享其成。

段祺瑞首先想到的就是张勋,张勋该有的军力都有,且对共和元勛黎元洪没有好感,是最适合搞武装驱逐之人。段祺瑞派出代表劝说张勋出兵入京,推翻大总统黎元洪,拥护冯国璋当大总统,恢復段祺瑞的总理之职。

张勋这位对满清念念不忘的忠臣,一听到就觉得报恩的机会来了,他回应:「出兵征讨黎元洪没问题,不过我不同意冯国璋做总统,应该拥立宣统皇帝溥仪復辟,一起回归真祖国。」

(本文摘自《民国军阀檔案,重建中》/时报文化出版)

【内容简介】民国军阀搞什么?!

战争英雄张勋为何想搞復辟?

袁世凯考不过科举就废了它?

曹锟最懂民主式贿选?

吴佩孚其实是书生?

张作霖比山谬‧杰克森还会骂脏话?

徐树铮一晚搞定收復外蒙古的难题?

旅游景点售票是因为冯玉祥的商业头脑?

阎锡山和文学大师泰戈尔竟有惺惺相惜之情?

有志青年唐继尧成为伤害云南最深的人?

战神孙传芳竟然不是战死沙场?

孙殿英写《盗墓笔记》一定会畅销?

佛系将军唐生智是个8+9?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是广西三结义?

「东方隆美尔」孙立人是灌篮高手?

张学良的副业是导游?

末代皇帝溥仪教你什么叫做潮?

第一本以民国军阀轶事为主题的歷史书,呈现有别于政治视角下的人物真实样貌。

「军阀」的真相可以不只一个,许多北洋军阀在教科书中都被塑造成充满暴戾之气或逞凶斗狠的角色,在「军政」背景的包装下,我们读到的大多是其政治作为,但真正探究起来,他们的「隐藏史料」其实很多,其中描述的故事更是一个比一个劲爆。

作者江仲渊循着蛛丝马迹,大量考据史料中散落不齐的轶事片段,试图描绘出军阀们幽默、有趣的另一面。

例如,蒋介石身为中华民国唯一连任五届的总统居然一口烂牙,为了吃鸡蛋料理,还要用尽各种对策。段祺瑞为什么热爱围棋?甚至想击败日本的本因坊秀哉。又如,当过总统和副总统的黎元洪居然遭到霸凌、若没有投身革命可能会是一代怪医黑杰克的孙中山……

歷史没有真相,但阅读可以无限接近真相。本书创造了许多阅读歷史的新兴看法与角度,共收录二十位清末至民初的政府高层人物,在严肃的外表下,他们到底有哪些令人喷饭的事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私领域?看似遥远的歷史政治人物读来就和你我的邻家阿伯一样形象鲜活。

【作者简介】江仲渊

脸书「歷史说书人 History Storyteller」团队创办人,古人黑歷史挖掘专家、文学研究扒皮手,擅长以生动幽默的文笔讲述歷史人物。

担任「关键评论网」、「风传媒」、「今周刊」、「自由电子报自由评论网」等四家媒体专栏作家。完成《时代下的牺牲者:找寻真实的汪精卫》时年仅十七岁,是臺湾当代最年轻的史学作家。

曾获多家出版社邀请撰写推荐序,包括余杰《颠倒的民国》、拂罗《罗贯中没告诉你的三国演义》、龚元之《古装穿搭研究室》等书。

着有《民国文人檔案,重建中》、《文青这种生物,自古就有:17段隐藏在史籍和作品背后的奇葩人生》、《老师不好意思教的世界奇葩史:超乎想像,原来影响世界的领导者是这样!》、《发明家大起底:从疫苗到核武,让你直呼「不能只有我看到」的歷史真相!》、《时代下的牺牲者:找寻真实的汪精卫》、《时代下的毁灭者:希特勒与帝国十大信徒》等书。

《民国军阀檔案,重建中》/时报文化出版
《民国军阀檔案,重建中》/时报文化出版
#张勋 #袁世凯 #段祺瑞 #歷史 #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