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非常重视女性的贞操,男性甚至有处女情结,因此衍生出不少让女人守贞的方法。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神鵰侠侣》里提到,小龙女被尹志平(后改为甄志丙)玷污后,守宫砂也跟着消失,而在古代典籍中也能看到,古时将守宫砂视为处女的印记,一旦与人发生性关系,守宫砂就会消失,但真的有如此惊人的效果吗?
陕西师范大学歷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指出,古代人会将守宫砂点在女性手臂上,只要发生性行为后,手臂上的守宫砂就会消失,能由此办认一名女性是否为处女,不过「守宫」究竟为何物?唐朝初年经学家顏师古注解《汉书》提到,守宫其实就是壁虎。
在《汉书.东方朔传》记载,「守宫,以器养之,食以丹砂,满七斤,擣治万杵,以点女人体,终身不灭,若有房室之事则灭矣,可以防闲淫逸,故谓之守宫也。」指用丹砂养守宫,养到一定程度后,将其捣烂,并涂抹在女性手臂上,而且终身不会消失,若女性与人发生关系,守宫砂才会不见。
守宫砂一说最早出现于何时?西汉早期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就有提到「守宫」、「水染其汁,以染女子辟(臂)」、「女子与男子戏」、「即破缺」,显示该概念起源于西汉早期,甚至早到秦朝,但其实守宫砂并没有任何作用,认为古人男性故意用这一招吓唬妻子,而且当时女性书读得不多,自然也不清楚守宫砂的效果。
唐朝药学家苏恭在《唐本草》提到,「饲朱点妇人,谬说也」,另外,明代李时珍在着作《本草纲目》也写到,「点臂之说,《淮南万毕术》、张华《博物志》、彭乘《墨客挥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恐怕别有术而不传。」都表明守宫砂其实没有任何作用,可见古代医界也不信守宫砂一说。
虽然坊间曾流传一段故事,指宋朝初年一名后蜀的兰臺令史何宣,在北宋统一后家道中落,女儿何芳子被迫嫁给四川万县一名林姓男子,林男获得一官半职后,在赴任前为了让家中的一妻五妾守妇道,因此在她们守臂上点守宫砂,何芳子认为此举有辱她的尊严,因此洗澡时,她就用水将守宫砂洗掉。
岂料丈夫将妻妾们接到任职处时,发现何芳子的守宫砂竟消失,认为她在外面有情夫,何芳子遭丈夫殴打、辱骂,最终选择上吊自杀,何芳子的死越演越烈,开封府尹结合证人证词,甚至使用人体实验,发现守宫砂根本无法永久留在手臂上,林姓官员因此遭到免职,而人们为了纪念何芳子,还在开封南部设「贞女庙」,又称「守宫庙」。
但于赓哲教授表示,该则故事找不到出处,而且翻阅各项资料,也未在开封找到贞女庙的资讯,此外,兰臺令史官职在古代确实存在,但到南朝宋就没了,后蜀根本不可能再出现,因此认为这可能是现代人编造的故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