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与斯洛伐克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近日有重大发现,他们在印度拉达克到喜马拉雅一带,首次发现来自3500万年前的「巨蛇科」蛇类化石,意味着这种已灭绝的蛇类在印度次大陆存在的时间,比专家们先前估算的还要更长久。
根据《Daily Pioneer》报导,印度与斯洛伐克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近日在印度北部拉达克到喜马拉雅一带的磨砾层,发现来自3500万年前的巨蛇科(Madtsoiidae)蛇类化石,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中、大型蛇类,长度可达9公尺以上,最早出现于白垩纪晚期,也就是距今1亿4500万年至6550万年之间,且主要分布于冈瓦纳(Gondwana)大陆。
根据化石纪录,巨蛇科在古近纪(Paleogene)中期突然在冈瓦纳大陆消失,仅有少部分存活在澳洲大陆,直到更新世(Pleistocene)晚期。然而这次是印度首次发现新世(Oligocene)时期的巨蛇科蛇类化石,距今约有3370万年至2380万年,代表巨蛇科蛇类在印度次大陆存在的时间,比专家们先前的推估还要更长。
除此之外,这项新发现也意味着,当时的全球气候变迁以及始新世-渐新世(Eocene-Oligocene Boundary)的生物灭绝事件,并没有造成巨蛇科蛇类在印度灭绝。目前这个化石被放置在北阿坎德省(Uttarakhand)的威地亚喜马拉雅地质学研究所(Wadia Institute of Himalayan Geology)。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