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琉球」之名从何而来,再翻开琉球史册,看看对琉球起源是怎么说的:在《中山世鑑》这本琉球王国最早编窜的官方史集,写着琉球最早由天神「阿摩美久」创筑,接着由天孙氏进行统治,教导人民农业及伦理,并将之比喻为中国的三皇五帝。
到了日本平安时代,有一位名为源为朝的将军突然来到琉球。当时日本天皇间产生政治斗争,引发成为大规模的战乱,史称「保元之乱」。源为朝是其中一位将军,弓术过人,但在保元之乱中战败且下落不明。相传浪迹四处的他,就曾经来到过琉球。当船开往琉球途中时遭遇暴风雨,随时都有沉船危机,源为朝便祈求「运气全凭上天决定」。尔后源为朝挺过风灾,成功上陆,这就是「运天」之名的起源。
来到琉球的源为朝,与大里按司(「大里」是地名,「按司」则为地方贵族、首领之类的称呼)妹妹相恋,并生下一子,名为尊敦。不久后,源为朝打算带着妻小回到日本,但数次出航都遇到风浪受阻。船长告诉源为朝「因为船上有女人,所以触怒了龙王」。源为朝只好将妻小留在港口,并相约未来再度重逢。妻子日后经常抱着孩子,在浦添盼望着丈夫归来,但始终没能再见到面。
她等待源为朝的地方,被称为「待港(マチミナト,今浦添市牧港)」。
两人生下的男孩尊敦(舜天),少年时就器量不凡、才德兼备,因此年仅十五岁就当上了浦添按司,治理能力颇受认可。在天孙氏王朝传到第二十五代时,国王遭到大臣利勇杀害,王位被利勇夺走。当时的浦添按司尊敦看不下去利勇的行为,起兵反抗利勇。
尊敦起义此时,不过才二十二岁。但因为尊敦高尚的人品,各地纷纷响应他的义兵之举。利勇辩护说是先王无德,他才取而代之的,尊敦一介孤穷匹夫岂敢起兵反抗他。尊敦则回骂利勇你既然深受国恩,理应效忠国家,但却做出弒君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因此他是「倡义诛贼,以谢天人之怨」。后来尊敦军成功攻破城门,利勇眼看大势已去,只得杀妻之后自刎。
尊敦认为自己只是讨伐逆贼,无意取代义勇成为国王,但在眾人的推举下,辞退多次后总算是答应下来,被称做「舜天王」。舜天王治国赏罚分明,百姓安和乐业,成为一代贤君。
相传舜天头上右边有颗像角一般的瘤,为了盖住瘤,他总是将头髮结髻于右侧。结果因为当上国王,眾人们便效法舜天的髮型,称为「欹髻(かたかしら)」。直到琉球灭亡之后的明治三十年代左右,依然有不少人留着这种髮型。
(本文摘自《冲绳自古以来,不是日本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报出版)
【内容简介】从神话时代到纳入日本,图文并茂、实地踏寻, 带你一览琉球群岛的前世今生。
冲绳──距离台湾最近的日本国土,但它并非自古以来就是日本的一部分。琉球群岛原本是一个独立王国,有自己的歷史,自己独特的文化、民俗与起源传说。而臺湾人知道的冲绳,与观光密不可分。这里同时还有着与臺湾相仿的南方海岛风情,即使是在农历春节期间,仍常有二十度以上的温暖天气,有如到了臺湾中南部一般。夏天更是能尽情享受阳光沙滩,欣赏清澈见底的美丽海洋。
时报新书《冲绳自古以来,不是日本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者朱宥任想让台湾读者除了观光外,以歷史文化方面去看看不一样的冲绳。这本书的诞生来自于他在冲绳待过一段时日,包括留学、实习和工作,因为对冲绳的好奇,又深感臺湾研究冲绳的资料实在不多,很多早期的文献纪录仅能从考古挖掘略知当时的社会概况。坊间书籍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这次在新书中他以图文并茂、实地踏寻的内容,亲自带台湾读者看看冲绳那些古蹟城迹,例如:首里城、中城城、今归仁城、圆觉寺、园比屋武御岳石门等等,还有散落四处的纪念碑,以了解冲绳的前世今生。
【作者简介】朱宥任
1990生,国北教大臺文所毕业。曾参加冲绳县费留学计画、工作,出于兴趣研究当地文史,通过冲绳歷史试验。着有小说《好球带》、《地下全垒打王》,散文《冲绳不一样:那些旅行没教你的冲绳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