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夜》是唐朝诗人李白所作、流传最广泛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少人从小就能朗朗上口,甚至连课文都收录其中,然而这并不是李白写的原始版本,而是经过后人改写过的。
根据《中新网》报导,2009年日本华裔国中生相木将希发现日本教材中的《静思夜》和大陆教材有些微差异,日本版本写作「床前看月光」、「举头望山月」,大陆版本则为「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相木将希为了查明原因,和同学写信询问日本出版社,却只得到「不清楚」的回答,后来她又透过上网搜寻、写信给大陆学者等方式,得知大陆版本的《静思夜》是明朝以后为了普及诗句而改写的,日本版本则是李白原文。
为何后人要改写李白的诗作呢?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曾批评这种风气,「万历间人多好改革古书,人心之邪,风气之变,自此而始。」当时的书坊为了吸引读者,常常标榜「新编」、「重订」,有意窜改古籍原作,后来《静思夜》又被选入传播范围最广的2本唐诗集《唐诗选》、《唐诗三百首》,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诗作。
而台湾教材中的《静思夜》和大陆版本相同,不过既然知道是「改写」版本的,为何还要继续使用呢?有学者认为「歷史的痕迹也是文学的痕迹」,而明清的变动与保留,正是《静思夜》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之一。
另外语言文学学者翟华也在採访中说过,「诗词歷久弥新,就是因为每一代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与自己处境、心境的共鸣。至于它是什么版本,每句话到底如何解释,甚至有的字都念了白字(错字),倒是次要的了。所以我认为考证、确认各个版本的异同是专家的事情,而老百姓只需要体会其意境。如果专家考证的结果与当今老百姓心目中早已形成的意境不同,那么就不可能回復到古版或者『正版』,考证的结果只能是个学术成果而已。」
文章来源:文匯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