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夺权而争斗,其中一场战役「井陉之战」相当知名,也就是成语背水一战的典故,汉军主将韩信带领军队攻赵国,儘管军队数量较少,仅4、5万人,但他靠着地形与谋略打赢,大陆歷史作家还原战术原貌,并分享「兵仙」韩信的4奇招。
大陆歷史作家邙山野人提到,项羽和刘邦在鸿门宴后展开楚汉之争,原本降服刘邦的魏王魏豹、赵王赵歇和代王陈余都投靠项羽,刘邦便派韩信自关中东进攻魏,先是俘虏魏豹,再攻打太行山以东的赵国,赵歇和陈余得知后,在井陉口聚集20万大军,当时想穿越太行山有8条通道,其中一条就是井陉,井陉虽险峻但能通车马。
赵国实质握权者代王陈余的将领李左车当时提议,带领3万兵从小道拦截韩信的物资兵,但陈余认为韩信若进入太平山,军队早已疲惫不堪,胜率极低,韩信从间谍口中得知此事,便放心的带兵到距离井陉30里的地方扎营,还让主力到井陉口的河边背水列阵,后世许多人认为,背水一战发生于冶河旁,但邙山野人认为是在井陉口外,韩信于流出井陉口的太平河摆阵。
韩信半夜时先派2千轻骑,走小路绕到赵军营寨旁埋伏,再派1万人出井陉口于太平河旁背水列阵,天亮后树立旗鼓,率主力出井陉口挑战,赵军则派部分军队出击,双方大战许久,韩信与张耳所在的中军假装畏战弃旗鼓,汉军主力仍维持阵线,赵军主帅认为自己占优势,于是倾尽守营的军队出击,汉军埋伏的轻骑趁机杀入赵营,赵军得知后军心大乱而遭击破。
邙山野人分享韩信战术4奇招,第一是他反其道而行,军队正常列阵是靠山面水,但他故意让赵军误以为自己不懂兵法;第二是汉军主力进入战场后,背水阵成为侧翼与预备队,达到夹击包抄的作用;第三为交战后韩信假装弃旗鼓诱敌,使敌人出兵放空营寨;第四战是僵持阶段,他预先埋伏2千轻骑迅速出击,才能够成功劫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