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皇帝对西方科学很有兴趣,常向传教士求取相关知识,对天文、地理及火器等都有涉略,但最终他却下令禁教,中西方从此不再交流,导致清朝开始故步自封,大陆歷史教师表示,科技皇帝康熙没带领清朝走向文明,与个人私心、知识局限和中西隔阂这3点有关。

天津歷史老师「正直讲史-李正Str」提到,康熙8岁就登基,执政第3年遇到一场司法案件,使他对西方科学产生兴趣,当时观察天象与制定历法的机构「钦天监」,从明朝中期就发现,原本使用的中原历法越来越不准确,因此明朝后期改採西方理论。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就进入钦天监,由此可知,明朝末年就有传教士进该机构,但当时仅担任助手,并没有官职,所以汉人与洋人的衝突不大,直到满清入关后,汤若望获赏识而晋升官位,使汉人非常不满,直到康熙继位,辅臣认为不应由西洋人修订历法,汤若望遭诬陷而被判死刑,还未用刑他就抑郁而终。

但由汉人修订历法,仍无法解决不准确问题,康熙只好求助于汤若望的助手南怀仁,对方以「立影计算法」证明西洋科学并未不准确,康熙从此对科学产生兴趣,召集许多传教士当他的教师,由于传教士来自不同国家,他对欧洲了解就更深入,还肯投入资金与人力进行研究科学,一次找了传教士与清朝专家绘制地图《皇舆全览图》。

儘管康熙是科学皇帝,但因他的私心导致科学无法广泛传播,希望将技术控制在满州人手里;而且传教士并非科学家,无法掌握欧洲最先进的科学理论;此外康熙非常信任传教士,允许传教士自由传教,10年内教徒多达100万,当时欧洲教皇得知后,派特使来指导教徒正确生活方式,其中一项是不允许尊孔祭祖,让康熙无法接受,双方沟通并未达到共识,之后的皇帝对传教士有戒心,中西再也没有交流。

#清朝 #康熙 #传教士 #汤若望 #皇舆全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