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悯农》是许多人学生时代必背的古文之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内容表达出农民的辛苦,并希望人们能够珍惜食物,然而大陆歷史学者指出,写出这首唐诗的作者,却在后来成为了歷史有名的大贪官,不但生活挥霍无度,还无视老百姓的贫苦。

大陆歷史学者纪连海指出,李绅并非从一开始就是贪官,事实上他自幼丧父,当官前受尽民间寒苦,而《悯农》一诗就是在刚考中进士时创作的,当时他是真心在怜悯百姓,文字自然传递出他的真情实感。然而李绅当上大官、钱权都掌握在手中以后,就开始走起歪路,面对百姓的态度也有了180度的大转变。

李绅不但一餐要吃掉几百贯钱(一千钱为一贯),他为官时的「酷虐」也相当出名,曾有个与他有同年之谊的崔巡官,因为一点小事得罪他,李绅竟将崔巡官的仆人处死,再将崔巡官捆起来痛打,如此大的官威让老百姓都十分恐惧,纷纷举家出逃,但李绅不以为意,轻蔑地说:「秕糠随流者不必报来。」其中「秕糠」多用来比喻没有价值的事物,而李绅却拿它来比喻百姓。

除此之外,还有让李绅死后也身败名裂、祸及子孙的「吴湘案」。会昌五年(西元845),担任淮南节度使的李绅接到举报,称扬州江都县尉吴湘犯下贪污、强抢民女等大罪,于是他立刻将吴湘处死;但等到李绅去世一年后,才惊觉这是一起冤案,朝廷当即下令将李绅家族「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生前风光的大官、诗人,一夕之间身败名裂。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李绅 #贪官 #悯农 #粒粒皆辛苦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