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越到后期,通常皇帝的身体就会越差,尤其是清朝晚期,不少皇帝除了体弱多病以外,甚至还绝后,没有生下任何子嗣接班,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大陆歷史教授认为,可能的原因有4种,包含近亲结婚、医疗条件不佳、运动不足以及压力太大。

根据陆媒报导,在康雍乾盛世后,清朝国力逐渐走下坡,且清朝晚期的皇帝大多都较为短命,像咸丰在位11年,享年30岁;同治在位13年,得年18岁;光绪在位33年,享年37岁;溥仪虽然仅在位短短3年,却是晚期皇帝中活最久的,享寿61岁;其中同治、光绪、溥仪都没有生育子嗣。

大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毛立平表示,清代晚期的皇帝为何多数都体弱多病?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科学根据,但她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以下4种。第一是因为「近亲结婚」,像顺治、康熙都曾迎娶表姊妹,如果和近亲生育后代,有很大的机率会造成不良影响;第二是「医疗条件不佳」,因为当时的医疗并不发达,老百姓的死亡率很高,皇室有专属的私人医生,死亡率可能比老百姓低,但整体而言,平均寿命还是比较短的。

第三是因为「运动不足」,清朝的皇帝虽然很重视户外活动,经常举行骑射和围猎,但实际上从乾隆以后,皇帝亲自参与骑射或围猎活动的次数越来越少,运动不足的情况下,身体自然就容易产生问题;第四则是「压力太大」,皇帝必须管理国家的所有事务,繁忙的政事导致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进而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清朝 #清代 #皇帝 #晚期 #体弱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