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会,帝王为了争夺权力、土地或金钱,经常不惜一切发动战争,但碍于通讯落后,常用书信传送军机要件,因此为了防堵机密情报遭到敌人截获,便发明了不少保密方式,包括阴符、阴书及蜡书,在传递内容上也设置了不易被敌人所破解的符号,像是隐语、字验。

根据《搜狐网》报导,古代军事情报的互通过程,保密的方法有很多种,最为人所知的是阴符、阴书及蜡书,其中「阴符」是以铜版或竹木版制成,上头刻有花纹,一分为二,以花纹或尺寸长短作为秘密符号。

至于「阴书」则是将书信分解为三封,必须三封信合在一起看,才能了解内容,发信者会将这三封信分别交给三名信使,由三地出发,确保信使不幸被敌方截获时,也不会泄露军机。而「蜡书」顾名思义就是将保密书信,封存在兼有防潮、防水的蜡丸里。

除了上述三种之外,古人在传递内容上也设置一些不易被敌方所破译的符号,实际上就是一种军事密码,又称作「隐语」,透过藉助他物,无论是比喻或暗示,传递军事情报。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猜谜似的隐语,需要双方心有灵犀,才能较为准确地沟通,但也容易发生误会。

为了让讯息更加精准,又不让别人轻松破解,古人在设计隐语方面也逐渐形成一套术语,那就是事先将要联络的事项,以术语的形式编排好次序,将领们平时均加以熟记,每次作战之前,主将与每个出战的偏将约定,双方以某一首没有重复用字的五言律诗为「字验」。

若有事报告,就随意写成一封书信,将要报告之事的次序对应于该诗中的第几字,然后在普通书信中的某字旁加一记号即可,主将回覆也要如法炮制。如此一来,就能得到具体的指令,又能高度保密。

#古代 #战场 #机密 #情报 #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