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经常可见官员上朝时,手中都会拿着一块木板,究竟有什么作用?大陆考古学家表示,大臣手中的木板叫作「笏(音同户)板」,唐朝时不少官员会将事情写在笏板上,以免忘记,除了记事的作用,还有就是固定姿势,表示对皇帝的尊敬。
大陆节目《中国•考古》报导,唐朝的《步辇(音同捻)图》画出吐蕃王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画中可见一名官员手握木板,而这块木板称为「笏板」,属于古代大臣的办公用品,陕西咸阳洪瀆原墓葬群就曾出土一件北周笏板。
陕西咸阳洪瀆原考古负责人李明表示,古代大臣参加朝会时,会举着仪式用具「笏板」,笏板长约30公分、宽3至4公分,在唐代以后,官员会将参奏内容或君主的旨意写在笏板上,以免忘记,但其大小有限,能写的内容并不多,最重要功能还是用于固定姿势。
李明进一步说,大臣手持笏板时,双手必须举在胸前,表示对皇帝的尊敬,而笏板形制为上圆下方。在唐代规定,五品以上官员使用象牙笏板,而六品以下则是竹木笏板,因此笏板对于考古人员来说,也象徵墓主人当时的身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