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杞人忧天」源于东周《列子.天端》中的一则故事,相传一名杞国人每天都在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经过旁人多次劝导后,才终于消除内心的害怕,后人便用「杞人忧天」来比喻缺乏根据且不必要的忧虑。不过有考古证据发现,杞国和鲁国的边境确实存在一个巨型陨石坑,经歷过天降陨石的杞国人会担心也是正常的。
综合陆媒报导,杞国是存在于商朝到战国初年的诸侯国,并在西元前445年亡于楚国,然而杞国只是一个小国,史书上少有记载,《史记》中关于杞国的描述只有200多字,且还在文中强调:「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儘管如此,杞国仍凭藉成语「杞人忧天」的故事被后世认识。
「杞人忧天」被后世比喻毫无根据且不必要的忧虑,唐朝诗人李白还曾以此作诗《粱甫吟》:「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杞人成为2000多年来眾人调侃的对象,然而在《史记》和《左传》中都可以看到杞国确实经歷天灾的记载,在鲁庄公七年四月,鲁国和杞国的交界处「陨星如雨」。
除此之外,大陆考古学家2004年在山东省泰安市寧阳县发现一处巨型陨石堆,根据多种史料记载、当地人的称呼「星星山」,以及石质的辨别,确认这里是世界罕见且最大的石铁陨石堆,同时陨石堆所处的位置也是当时杞国的领土范围。
另外大陆地质学家们还曾考证,春秋时期杞国所在地发生过强烈地震、山崩和土石流等自然灾害,古代科技不发达,当杞国人看到天空降下燃烧中的巨石、地面烈出巨大深沟时,会感觉到害怕、担心天崩地裂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文章来源:河南商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