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又称「紫禁城」,大小宫殿70多座,门口摆放了不少石狮雕像,特别的是石狮嘴里还含着一颗圆球,然而究竟石球是怎么放进去的,让不少人摸不着头绪。对此,歷史学者坦言背后大有学问,也富含一特殊用意。

在古代,石狮子一直代表着祥瑞,还有辟邪纳福的寓意,无论是皇宫、寺庙或是官府衙门都随处可见,特别的是石狮子嘴里含着一颗圆球,之所以无论怎么拨弄都取不出来,背后蕴藏古人的大智慧。

大陆歷史学者纪连海指出,古人在雕刻石狮子的时候,口中的那一部分并不会全部雕完,而是将剩余的石料打磨成一个圆球,再将圆球彻底与狮子分离,直到打磨成足以在嘴里来回滚动,又不至于掉出来的大小,才算大功告成。不过此举相当费时,所以后人乾脆先提前将石球分成两半,再放到狮子嘴里用胶水黏好,或者在狮子刻好后,将狮子的门牙打掉,把球放进去后再将门牙黏上。

纪连海表示,狮子是外来物种,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只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汉章帝,让汉章帝大为惊喜,于是便把狮子当成宫里祥瑞的猛兽,并命人刻成雕像放在各宫门口。之所以在石狮嘴里放球,压住其舌头,则是在警示宫人们不要在背后乱嚼舌根,以免惹祸上身。

#狮子 #石狮子 #圆球 #石球 #纪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