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制定出许多严刑峻法惩治罪犯,但即便官员犯了重罪,相较于普通百姓可能被处以斩首,那些犯错的达官贵人虽能免除死刑,但多数都被发配到边疆,只因朝廷背后有3大考量。

根据《搜狐网》报导,发配边疆的刑罚早在秦汉时期就出现,当时流放的大多是犯罪的贵族,到了唐末五代时期,还出现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配至偏远地带的「刺配」,直至宋朝,发配边疆才正式被列入律法。然而皇帝之所以不愿意将这些犯了重罪的贵族斩首,背后有诸多考量。

首先是增加边防兵力,毕竟古代帝王为了扩张领土,频频发动战争,最欠缺的就是人力,只要罪犯上前线立了战功,就能将功抵过;在非战争时期,这群人则变成开辟疆域的最佳劳动力,可以从事建造城墙、开矿垦荒等工作,大大减少国家财政的支出成本。

其次是这些人既然能在朝廷做官,自然也有过人之处,相较于一刀杀了他们,倒不如将其流放,或许能在边疆发挥长才。最后则是出于恻隐之心,刻意给他们一条活路,一方面又能彰显皇帝的仁慈。

#边疆 #流放 #古代 #官员 #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