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位于大陆黄河中游地区,是一座以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为主的遗址,这里不但发现规模极大的城址,还有与之相配的王墓,考古学家推测,陶寺就是帝尧都城的所在。然而陶寺遗址最大的墓葬却出现诡异现象,上方有一个巨大的扰坑,里面布满碎裂人骨,还有女尸的下体遭牛角刺穿,有人提出这可能是一场底层人民的「革命行动」,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外来民族侵扰的痕迹。

大陆央视纪录片《尧舜之都》介绍,陶寺遗址最大的墓就是位于2区的22号墓,长5公尺、宽3.7公尺、深7公尺,属于陶寺中期,未料考古学者在挖掘过程中,发现大墓上方有一个来自陶寺晚期的巨大扰坑,且土壤夹杂许多人类碎骨。

其中一具较为完整的骨架呈现出扭曲的姿势,上半身仰卧、下半身扭曲向下,经过分析判定骨架主人为20岁左右的男性,并且是在死后才遭人拖至此处抛尸,除此之外还有一具女尸的下体被插入牛角;不过奇怪的是,墓葬内值钱的陪葬品并未被盗走,反而遭到破坏四散各处。

大陆考古学家许宏指出,以前的发掘者根据种种迹象推测,破坏墓葬的人应该为陶寺内部的底层阶级,因为对上层阶级的剥削压榨感到不满,引发了古代中国的第一场革命,以破坏王室、上层阶级的墓葬宣泄情绪。

然而随着考古挖掘的持续进行,在墓葬中发现了外来因素,有一些和陕北神木石峁(音同卯)遗址相像的器物,比如「肥足鬲(音同格)」,因而衍生出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可能是外来民族侵扰时所留下的痕迹。

#陶寺遗址 #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 #先秦古墓 #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