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是四大名着之一,里面收录了许多经典故事,其中武大郎丑陋矮短和妻子潘金莲的荡妇形象深植人心,然而网路上有传闻指出,河北出土的武大郎之墓可以证实,他和潘金莲都是遭人陷害,才会变成臭名远播的夫妻,不过大陆歷史教授反驳这种说法,直言武大郎之墓根本就是假的。

大陆陕西师范大学歷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指出,网路上流传一段谣言,称1992年考古出土一座古墓,经专家证实墓主人为「武植」,也就是《水浒传》中的「武大郎」,且依照骨骼推算,他生前应该为身高180、190公分的魁武大汉,和大眾熟知的丑陋矮短相差甚远,而他和妻子潘金莲遭人陷害,才会变成臭名远播的夫妻,还被收录到四大名着《水浒传》中。

于赓哲表示,河北省清河县确实有一座「武植祠」和一块墓碑,通常考古研究会被详细记录在官方资料中,这块墓碑却不见于任何正规的学术报告和考古报告,且据媒体报导,武植祠是1996年由当地武家人重建,墓碑也是同一年由当时的县文联主席许超起草、县教委工作人员王胜书写而成,真偽存疑。

传闻还称武植是饱学诗书的科举进士,曾在山东担任七品县令,然而无论在《清河县志》或《阳谷县志》都找不到武植的名字,《清河县志》主编沈世远称,从明朝嘉靖二十九年(西元1550年)修志以来,县志经歷7次重编,皆未记载武潘夫妻的故事,到了现代版的县志时,才以民间传说的方式收录,沈世远也曾2次到阳谷县求证,发现《阳谷县志》记载从宋朝到明朝的所有官吏,里面并没有姓「武」之人。

除此之外,武植墓留存的证据显示,武植是在明朝永乐年间(西元1403~1424年)从山西迁居到清河县,《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却是元末明初的人,他的卒年虽然在学术界有1370年、1344年2种说法,但无论哪一年他都死于武植考中进士之前,根本不可能听过武潘夫妻的故事再写入书中。

于赓哲提到,「武松杀嫂」其实在元朝早有雏形,原版是元朝杂剧家李文蔚所写的「燕青博鱼」,故事中的脉络、框架和细节都和「武松杀嫂」高度相似,甚至连潘金莲骂武大郎的话都几乎如出一辙,由此可以看出,施耐庵只是将元朝已经有的故事拿来改编,也间接证实了网路上关于「武大郎真有其人」的传闻真实性并不高。

#武大郎 #潘金莲 #武植 #水浒传 #施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