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会在陵墓设石碑,刻上生前的事蹟,而明十三陵却只有明成祖朱棣的石碑有刻字,其余皇帝都是无字碑,让后世感到好奇,有人推测可能是效仿武则天的无字碑,不过明代帝陵研究会会长胡汉生解释,其实是建碑的明世宗嘉靖皇帝不想写。

据大陆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介绍,自明成祖朱棣在天寿山建明陵,后来的皇帝也在此建陵,称为「明十三陵」,当时皇帝为了彰显功德,会在陵墓建神功圣德碑,不过十三陵中唯独明成祖的长陵有刻碑文,其余12座只有碑却没文。

明代帝陵研究会会长胡汉生解释,明十三陵的无字碑与武则天的无字碑并没有关系,在明世宗嘉靖年间,唯有长陵立神功圣德碑,其余的献、景、裕、茂、泰及康6陵都没有,嘉靖皇帝认为无法彰显列位皇帝的功德,于是下令帮忙建碑,碑建成后,礼部尚书严嵩提奏请皇帝撰写碑文,却迟迟没下文,明代古籍也未相关记载。

胡汉生进一步提到,学界认为与「大礼议之争」有关,当时嘉靖欲为生父兴献王朱佑杬(音同元)追尊上号,却引起政治斗争,大学士杨廷和等大臣要求他称明孝宗为皇考、张皇后为圣母,让原本就对张皇后不满的嘉靖相当气愤,认为大臣有张皇后撑腰才敢与自己作对,而明武宗的夏皇后与张皇后又是婆媳关系,因而也被嘉靖皇帝厌恶。

张皇后与夏皇后去世后,嘉靖皇帝要为明孝宗及明武宗撰写神功圣德碑的碑文,但依明朝礼制规定,神功圣德碑的内容包含皇帝的丰功伟业及皇后的贤德,他不愿意为两位皇后写下讚美语句,但从礼制角度来看,又不能只写皇帝不写皇后,他索性都不写了,后世皇帝不敢僭越,因此立了功德碑也不再刻字。

#明十三陵 #武则天 #明世宗 #嘉靖皇帝 #无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