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考古团队在湖南寧乡的杨家湾古墓群发现一座北宋夫妻合葬墓,形制普通且单调,并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然而墓中却藏着让考古人员眼前一亮的罕见构造,在夫妻各别的墓室之间竟设有一扇小窗,被称作「过仙桥」,有夫妻死后仍能再续前缘的意涵,不过考古学家郑嘉励有不同看法,认为古代夫妻并不如大眾想像浪漫。
综合陆媒报导,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2020年对位于寧乡市的杨家湾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一座北宋夫妻合葬墓引起考古人员关注,该墓葬有2个并排墓室,一侧的墓室缺失墓盖,另一个墓室则保存完整。
报导指出,宋代墓葬形制通常较为简洁,墓砖花色也较单调,不具备太大的研究价值,然而让考古人员惊讶的是,这座夫妻合葬墓的2个墓室之间竟有一扇小窗,称作「过仙桥」,在考古中并不常见。「过仙桥」是古人「事生如事死」观念的产物,夫妻无论活着或死了都要在一起,象徵夫妻死后再续前缘的美好祝愿。
然而根据《澎湃新闻》报导,大陆考古学家郑嘉励对「过仙桥」有不同见解,他在着作《考古者说》的篇章「墓志中的夫妻」提到,在夫妻合葬墓中,夫妻各居一室,男左女右,中间以砖墙或石板隔开,隔墙中再开一扇小窗,让彼此的灵魂在地下也得以沟通。北宋文人苏轼在《东坡志林》将这种葬制称作「同坟异葬」,并讚许是「最为得礼也」。
郑嘉励解释,这种「得礼」体现在夫妻死当同穴,又不失男尊女卑的分寸;夫妻各就各位又相敬如宾、心气相通。墓室中左室略高于右室,象徵「夫为妻纲」,表现出家庭地位;丈夫的墓志主要记录「德、功、言」,家庭琐事原则上可以被忽略,提到妻子通常只用「娶某氏」带过,关于后代的繁衍都比这个更加详细。
郑嘉励直言,古代夫妻或许不如想像中浪漫,他们的婚姻首先是为了传宗接代,其次是为了两大家族的利益,最后才是夫妻之间的感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