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了死后依旧能在阴间享受荣华富贵,会在帝陵内放置不少价值连城的陪葬品,或是下令活人殉葬,而为了保证死后不被打扰,帝王会下令工匠们设置机关陷阱,用以对付盗墓者。不过外界不解,皇陵关闭后,最后一位工匠又是如何脱身?对此,因盗掘慈禧和乾隆陵墓的珍宝,而被称为「东陵大盗」的孙殿英,在临终前道破背后玄机。
根据陆网报导,1928年孙殿英以军费吃紧为由,对清东陵进行挖掘,当然也没有放过慈禧的定东陵。当一行人找到地宫入口后,发现墓门后方似乎被东西给顶住了,无论眾人使尽吃奶力气,墓门依旧纹丝不动。
孙殿英仔细观察发现墓门非常讲究,若是冒然使用炸药,恐怕会炸毁墓室内的珍宝,或是因为墓室坍塌赔上性命。后来有人建议用木棍撬开墓门,没想到真的撬开一个缝隙,并且发现墓门后方抵着一根石柱,需靠「拐钉钥匙」才能将墓门打开。
原来当初兴建皇陵的工匠採用了一种防盗技术,由于墓室大门是由两扇门组成,在封上最后一扇门之前,会先关上另一扇,并将石柱立起,待工匠站在门外后,再使石柱跟着门缓缓倾斜,直到两扇门关上,便能成功将门牢牢抵住,也能保证工匠在墓门关闭后,不会受困其中。
后来孙殿英一行人先将「拐钉钥匙」穿进墓门缝隙,接着将顶门石套住,再从门缝中慢慢把顶门石推开,这样既能打开墓门,顶门石也会完好无损。不过这种防盗技术在当时十分保密,直到孙殿英晚年说出后才较为人所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