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大陆北京一处工地挖出48块破碎的瓷片,上面绘有精美的图样,当时考古学家一看就认出这是元代的青花瓷,并耗时3个月将其拼接出一件「青花凤首扁壶」,目前收藏于北京的首都博物馆,是重要的镇馆之宝。

根据《北京广播电视台》报导,1970年10月,北京市西城区旧鼓楼大街、明清北城墙下的一处工地,有工人通报在挖掘的过程中发现一处瓷器窖藏,北京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立刻派专家前往现场,未料抵达时只看见一地的碎片,考古人员只好拿筛子将瓷片一一筛出,最终耗时3天筛出了48块瓷片,外型最小的如同指甲一样大,最大的则和扑克牌差不多。

考古人员歷经3个月时间,才大致将瓷片復原,拼接成一个「元代青花凤首扁壶」,正面看上去是圆形,侧看却只有4、5公分厚,高18.7公分,并以凤首为壶嘴、凤尾作柄,壶身绘有飞翔的凤鸟和花卉枝叶,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凤鸟在花丛之中飞翔。

大陆北京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黄秀纯介绍,青花扁壶和其他十几件元代青花瓷都出土于元大都遗址,该处为元代首都,而旧鼓楼大街周边是元大都城内最繁华的地区。明代永乐十七年(西元1419年)修筑洪武城墙时,将元大都北城墙向南移动约2.5公里,正好就在瓷器出土一带;当时因为军事需要、时间紧迫,很多人来不及搬走家当,这个凤首青花扁壶和其他瓷器就这样被主人藏在了地下。

北京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高红清博士表示,元代青花瓷数量稀少,世界上目前仅存200至300件,青花扁壶目前收藏于馆内,是最重要的镇馆之宝,它的造型吸收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特徵,顏色为天蓝色,青花料则採用尼泊尔一带的苏麻离青,并于景德镇烧制而成。

#青花瓷 #元代 #青花凤首扁壶 #北京 #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