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少人歷经「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了靠科举翻身、光耀门楣,不过应试竞争激烈,就算很会读书、才华洋溢,也不一定能顺利考取功名。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自幼天资聪颖,并以天才自诩,然而他的考运不佳,第一次出战乡试就落榜,3年后打算再战,却因为时局动盪只能无功而返,连考场都来不及进。

根据大陆央视纪录片《鲜生史》介绍,出生于明代末年的李渔自诩为「神童」,不但襁褓识字,《四书》、《五经》也能过目不忘,之后参加「童子试」只考一次就中,成为五经童子,他也因此更加刻苦读书。

然而在科举这条路上并没有因为李渔的天资聪颖而一路顺遂,第一次赴杭州参加乡试,他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意外落榜,一贯以天才自居的李渔深受打击,难以咽下这口气,于是写信给同样落榜的友人,「酒少更宜赊痛饮,愤多姑缓读离骚。」称他气得连战国着名诗人屈原所写的《离骚》都不读了。

3年后李渔打起精神,赴杭州再战乡试,结果他连考场都来不及进,清军就已经攻了进来,他只能再度无功而返。眼见考取功名无望,李渔无奈之下将赶考路上看到的满目疮痍都写进诗里,在《甲申纪乱》中写下心中的感慨,「人生贵逢时,世瑞人即瑞。既为乱世民,蜉蝣即同类。」认为自己在乱世之中就像蜉蝣一样渺小。

#李渔 #乡试 #落榜 #才子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