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为了商品的品质,都会进行严格控管,不过其实早在秦朝,就已出现品质管理的相关制度。大陆考古学家出土秦朝青铜戈,发现上面刻满密密麻麻的字,而且都是人的名字,学者解释,秦代已有严格的品质管理制度,兵器上会刻工匠与管理者等人的名字。
商周时期人们会在青铜器上刻记人名,但当时是标明物品的拥有人,并非制作者,直到春秋时期出现「物勒工名」的制度,指工匠须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以便管理者检验产品品质,有些器物上不只出现制造者的名字,甚至还有监管者,秦朝实现国家统一后,物勒工名制度也被强化,更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考古学家曾出土秦朝「五年相邦吕不韦戈」,上面刻满许多名字,大陆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清志在节目《中国国宝大会》提到,从商鞅变法开始设立很多律法,秦始皇统治后,武器基本都由中央政府制造,秦代为了控管兵器品质,订立严格的管理、监督制度。
张清志表示,秦朝兵器上刻有工匠及管理者的名字,当时管理制度分为四阶层,分别是相、师、丞、工,「相」指的就是丞相,即最高层的管理者;「师」是作坊的工头,「丞」则是他的助手,就是管理产品品质的主要人员;制作由「工」来完成,也就是工匠,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已有标准化体系,是相当不简单的事情。
文章来源:人民网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