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考古学家在南京象山的一处墓葬中,出土了一枚1700年前的「钻戒」,同时也是大陆目前已发现最早的钻石戒指,它的模样相当朴素,指环部分没有任何纹饰,考古专家指出,这枚钻戒的意义并非现代人所想的「定情信物」,在当时只是因为看上钻石的硬度,而将它当成削玉的工具。

根据《央视新闻》报导,这枚「钻戒」出土于东晋琅琊(音同爷)王氏家族墓葬,该家族是东晋政权的重要支柱,「书圣」王羲之就出自此豪门,不过出土「钻戒」的墓室主人身分不明,考古专家综合墓葬情况和史料记载推断,墓主人很可能是王羲之的叔叔王廙(音同义),他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表弟,官至平南将军、荆州刺史、武陵侯。

「钻戒」的外观走极简风,金指环的部分呈扁圆形,表面没有任何纹饰,指环上焊接了一个边长约4公分的方形斗器,镶嵌在斗内的钻石没有经过精细的切割打磨,或许更应该称作「金刚石」。报导指出,钻石并不是一出现就象徵爱情,经过学者考证,当时的钻戒并非定情信物,而是因为它的硬度有「削玉之用」。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社会变迁,民族、地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出土于这个时期的金戒指大多都很朴素简约,然而镶有金刚石的金戒指还是唯一一例。当时的金刚石主要产自印度等地,从南海经由贸易或朝贡进入中原,反映了对外贸易的往来状况,也充分展现了王氏家族作为东晋政权统治支柱的世家大族,所拥有特殊的政治与经济地位。

#钻戒 #东晋 #钻石 #王氏家族 #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