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雍正帝以「勤俭」出名,杜绝百官铺张浪费,后宫嫔妃也得跟着过节俭的生活,造成雍正这种观念与个性的便是他的「启蒙老师」顾八代,他一生为官清廉,再加上后来因病辞官,导致身边没有太多积蓄,过世时甚至穷到连下葬的钱都付不出来,是雍正出手帮忙,他才得以入土为安。

根据《北京时间》报导,清朝雍正年间建立的贤良祠,一共供奉了99位功臣,除了文武官员以外,还有一位退休老师位列其中,就是雍正帝的启蒙老师顾八代,他在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调到上书房工作,教授当时年仅6、7岁的皇四子雍正读书,之后因病辞官,正式离开朝政。

雍正在顾八代的教导下,不但学习了各类知识,也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勤俭」。清朝皇帝生活十分奢糜,可以把全国的能工巧匠请到北京,只为了替宫廷制作各种珍贵的象牙制品,然而雍正登基后下达一道命令,禁止宫廷再生产各类奢侈品,更严禁民间百姓以低价买进再以高价卖出。

作为学生的雍正都如此勤俭了,为人师表的顾八代更不惶多让,他辞官之后回到家乡便开始研究经史,10多年来写了很多书,却没有任何俸禄收入,因此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过世时甚至穷到没钱支付丧葬费用,雍正得知消息后,怀着感谢老师的恩情,出面帮忙料理并主持丧事,还赏给顾家很多财物。

顾八代过世时,雍正仍是皇四子,等到他继位成为皇帝后,仍没有忘记恩师,在雍正四年(西元1726年)下诏恢復顾八代的官职;且雍正八年(西元1730年)在京师修建贤良祠,最初只供奉了5名满族大臣的牌位,包含大学士图海、都统赉塔、尚书玛尔汉、齐苏勒,以及雍正的启蒙老师顾八代。

#雍正 #启蒙老师 #顾八代 #帝师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