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南京大学1972年在校内建设防空洞时,意外发现明朝文物,再往底下挖还出土东晋砖室墓,进行挖掘研究发现,此为1600多年前的东晋帝陵,墓里埋有许多奢华陪葬品,例如金冠饰、青瓷盘、陶俑及玻璃杯碎片等,学者也曝光神秘墓主人的身分。

根据《南大新闻》报导,1972年南京大学进行校内防空洞建设,先是挖出明朝石柱脚和琉璃瓦残片,该校歷史系教授蒋赞初得知后,带领师生进行发掘,在鼓楼校区北大楼附近发现1600多年前的东晋大墓,陪葬器物与纹饰具有西晋及两晋交替风格,从墓葬形制与规格来看,显示墓主人身分尊贵。

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魏美强提到,「一道门槽通常是宗室级别,两道门槽则是帝陵级别」,而这座大墓有两道门槽,因而推断是帝王陵,虽然曾被盗过,但仍出土陶、瓷、金、银、铜、铁、玻璃、玛瑙、水晶等百件文物,当初以类型分类收藏,直到2017年,才各别挑出这座帝陵的文物进行整理,沉寂50多年终于亮相。

墓里还发现4枚金珰饰片,是汉晋以来皇帝、宗室近臣及女尚书等特有的冠前饰物,也是身分等级的象徵。南京大学博物馆馆长史梅提到,帝陵内还出土玻璃杯碎片,东晋时期,南京是国际大都市,因此海外交流活动频繁,这些玻璃片应该是来自中亚或西亚地区,属于进口的物品,属于相当珍贵的文物。

魏美强进一步指出,这座东晋帝陵并未出土确切的文字资料,但结合墓内出土的文物、墓葬形式及史料记载,还包含地理位置,目前学界认为,墓主人应该是东晋早期四皇帝「元、明、成、哀」其中一人。

#东晋 #帝陵 #南京大学 #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