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也就是明思宗朱由检,是明朝第17任、末代皇帝,虽然他励精图治,却碰到天灾引发飢荒,政局内忧外患,导致农民起义攻陷京城,明思宗最终在树上自缢,由于他生前没预盖陵墓,最终只能葬在妃子的墓中,就连丧葬费还是由官员凑来的。
根据大陆节目《百家讲坛》介绍,明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寝所在地,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的天寿山下,不过其中唯有明思宗的陵墓最简朴,规模非常小,主要是因为他当时被农民军逼自缢,最终遗体被草草安葬。
明代帝陵研究会会长胡汉生提到,明思宗即位时励精图治,除掉擅权乱政的太监魏忠贤并调整内阁,但前任皇帝明熹宗却留下烂摊子,朝堂内党争激烈,形成内忧外患的局面,又遇天灾引发飢荒,导致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带领农民起义。
明思宗虽有心治国,却缺乏扭转局势的能力,个性优柔寡断,又常做出错误决策,导致明朝每况愈下,直到农民起义军兵临城下,他与周皇后相约自缢,选择死在煤山(现今景山),李自成进入皇宫后,下令将皇帝与皇后的尸体装进棺材,之后与襄城伯李国桢约定妥善处理下葬事宜,且不毁坏明朝各个皇帝的陵墓。
明思宗生前没有预盖陵墓,李自成下令将他埋于生前最爱的田贵妃墓中,并让昌平州官吏负责处理,无奈连年天灾加上战事,财库根本没有钱,最终请昌平州各商业舖户捐钱帮忙,成功募到200多两银子,挖开田贵妃的墓后将皇帝与皇后尸体埋进去。
李自成虽然推翻明朝,但不久镇守三海关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政权很快被击败,清军在摄政王多尔衮率领下进入北京城,他为了拢络汉人,下令官民为皇帝服丧三日,重新按照皇帝的礼仪安葬并营建陵墓,明思陵在顺治年间修建完成,但规模并不大。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勇敢求救并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愿意倾听,请拨打1995
◎如果您觉得痛苦、似乎没有出路,您并不孤单,请拨打1925
张老师专线:1980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