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到唐代时存在世代为官的「名门贵族」,唐代极富盛名的「五姓七家」虽然政治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但仍深受天下人崇尚,他们也充满傲气,婚姻大事通常只在几大家族内相互通婚,武则天对于这种现象十分不满,于是下达「禁婚令」,阻止通婚,未料反而引起一股「突袭结婚」的浪潮,贵族急忙让子女成亲,连聘金都不收了。
大陆陕西师范大学歷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指出,唐代社会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原先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着名的大家族,虽然在政治上已经没落、不具有影响力,但凭藉几百年累积下来的社会名望,在婚嫁的领域内仍是抢手的对象,而当时天下最崇尚的为「五姓七家」,包含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荥(音同营)阳郑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
于赓哲表示,这「五姓七家」非常高傲,婚姻大事多半只在这些家族之间通婚解决,虽然外人也能来求婚,但他们的眼光十分挑剔,唐代建国后,曾有宰相向「五姓七家」求婚,结果也不一定成功。唐太宗对此相当不满,命人编撰《氏族志》,试图将氏族门第重新洗牌,却还是没能把这种社会风气连根拔除。
后来武则天也看不惯「五姓七家」,因此下达「禁婚令」,禁止这七个家族之间互相通婚,没想到却掀起一股「突袭结婚」的浪潮,「五姓七家」赶紧在禁婚令实施前让尚未成家的子女成亲,连聘金也不收了。而这七大家族的旁门远支,还将「禁婚令」视作炫耀的资本,因此于赓哲认为,武则天打压名门贵族的做法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