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中经常有死刑犯被「推出午门斩首」,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午门」外的广场就是用来斩首的刑场,然而大陆北京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表示,这些都只是编出来的情节,真实的午门并不是刑场,相反地还是战胜庆祝、皇帝与臣民同乐的场所,只是偶尔会用来惩戒犯错的大臣,或在这里进行「廷杖」。
李文儒指出,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平面上呈现倒「凹」字形,相较于紫禁城的其他门,东门东华门、西门西华门、北门神武门来说更为宏伟,除了午门所在的城楼以外,两侧还有4座阙(音同却)楼,总共有5座楼,因此又称作「五凤楼」。
李文儒表示,午门除了一般的出入功能以外,还有另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在午门城楼上庆祝胜利,军队打胜仗后会在午门上做「献俘礼」,将抓回来的敌军俘虏献给皇帝。而午门有时也是表现皇家皇帝和臣民同乐的场所,像明成祖朱棣在刚建好紫禁城不久时,就在午门外的广场点灯、放烟火。
另外还有不少人受古装剧影响,认为午门是「斩首刑场」,但李文儒强调,午门外的广场从未被当过刑场,也不是杀人的地方,只是需要时会被用作惩戒犯错大臣的地点,或以竹板、荆条打屁股的「廷杖」也会在午门外进行,而不是宫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