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写到,秦始皇陵内有用水银做的百川大海,但到底是不是真的?大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领队许卫红表示,他们确实在秦始皇陵土层检测到汞含量超标,推断过去确实存在水银,而且分布像黄河与淮河的走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领队许卫红提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指秦始皇陵有用水银做的百川大海,经研究发现,地宫里确实有水银,但含量是否为传言的100吨,目前还并不清楚。
许卫红进一步解释,他们透过物理探测方式,发现地宫土层的汞含量超标,主要就是人为因素,结合文献记载,证实地宫内曾存在水银,而且水银分布位置特殊,像是黄河与淮河两条流域的走向,初步验证《史记》「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
水银在秦朝被称作丹砂,古人很早就在使用,秦始皇时期,巴蜀地区一名女商人「清」,虽然是寡妇但却很有能力,经营家族的「汞矿」致富,对当时经济非常有贡献,甚至还获得秦始皇的尊重,帮她修建有纪念性的建筑物,更尊称她为「贞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