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相当重视自己的「身后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在现今的江苏省盱眙县,为其高祖父(玄皇帝)、曾祖父(恒皇帝)修建衣冠冢,该地也是朱元璋祖父朱初一(裕皇帝)的实际埋葬地,是为「明祖陵」。不过因为地处低洼,加上洪水泛滥,直到清康熙19年(西元1680年),明祖陵最终被洪水吞没,直到近300年后,这座世界唯一的水下皇陵才因乾旱而重见天日。

根据《搜狐网》报导,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于洪武19年(西元1386年)修建明祖陵,前后歷时近30年,营建时间之长、体制之宏伟,在诸代明陵中名列前茅。不过明祖陵虽然华丽雄伟,但却位处于低漥地区,随着河道紊乱,淮河中、下游连年洪水泛滥,明祖陵不断遭受水患。

儘管后人不断增修堤防,到了清康熙19年(公元1680年),明祖陵终于敌不过洪水,地上建筑悉数被吞没,成为全国仅有的水下皇陵。不过也因为当年洪水肆虐,这座皇陵才能保留无缺,免遭盗掘。

西元1966年,恰逢洪泽湖的枯水时节,随着湖水位下降,皇陵遗址逐渐露出水面,埋藏在水底近300年的明祖陵才得以重见天日,不过皇陵中的木质结构已经腐烂,唯有一些石质构造保存下来。2011年5月以来江淮一带遭逢大旱,洪泽湖水位连续下降已近死水位,明祖陵9个拱门、拱下的横梁和甬道顶端大部分深埋在潭底淤泥下,仅露出一个轮廓,当局考虑到文物出土后的保护问题,为了确保地宫内的文物不被氧化风化,随后灌水淹没,明祖陵地宫又重归水下。

#明祖陵 #皇陵 #300年 #重见天日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