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考古团队经过7个月的探勘、挖掘,在广州市黄埔区发现一处西汉南越国时期的大型越人墓葬,虽然陪葬品不丰富,但根据墓穴外围密集的柱洞分布,推测当时可能还存在用于「墓祭」的地面建筑,反映出这座墓葬的墓主身分地位并不低,极有可能是贵族。
综合陆媒报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员在10月19日发表了最新的考古发现,在黄埔区的镬盖顶岭丘顶部发现一座四周有围沟的西汉南越国时期的大型越人墓葬,据悉南越国是秦末至西汉时期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除此之外还出土灰坑、柱洞、灰沟等遗迹,以及曲折纹、勾连云雷纹、方格纹等几何印纹硬陶片,初步判定镬盖顶岭有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遗存分布。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朱明敏介绍,这座越人墓葬独占镬盖顶岭,围沟东西长18.6公尺、南北宽15.6公尺,沟深约0.6公尺;墓是坑口长4.36公尺、宽2.72公尺,墓坑底部用小石块铺垫成石床,上方放置木棺。同时墓穴外围西部和南部还分布比较密集的柱洞,推测当时可能还存在用于「墓祭」的地面建筑,这些迹象表明墓主的身分等级不低。
但特别的是,该墓室的陪葬品并不丰富,且没有青铜礼器,考古工作者解释,这种特徵和浙江于越贵族墓葬十分相似;不过墓道北向、深挖墓穴、封土边缘有「祭祀罐」等作法,则是岭北越人的丧葬习俗在岭南至珠三角地区本土化的体现;至于斜坡墓道、成熟的棺椁葬具又带有楚式葬制的特性,反映出西汉南越国时期番禺城(南越国都城)东北远郊的高等级越人贵族墓葬有「楚越融合」的趋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