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考古学家在隋唐洛阳城遗址的砖头上发现手印,而且数量并不少,让人不禁猜想,可能是古代工匠制作时,不小心在砖头上留下手印,不过大陆復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段志强解释,砖头上的手印类似工匠的戳记,以便日后检验产品品质。

根据大陆央视《中国国宝大会》介绍,隋唐洛阳城的宫城南门和北门遗址中,发现城墙的砖头竟盖有手印,被称为「手印砖」,起初以为是古代工匠建造时,不小心印上去的,也曾有人认为,工匠是为了增加砖与砖之间的黏合度,所以将手按上去而留下手印。

大陆復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段志强提到,手印砖被发现于宫殿正门,古代建造制度严格,更不用说皇宫的城墙,因此不可能是意外造成的次级品,目前普遍认为手印砖与「物勒工名」制度有关,工匠完成产品后,会按上手印以示证明,保证产品的品质,日后若是出问题,就能找到人负责。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会在青铜器上刻记人名,但当时是标明物品的拥有人,而非制作者,直到春秋时期,才出现「物勒工名」的制度,指工匠须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以便管理者检验产品品质,秦朝实现统一后,物勒工名制度也被强化,更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唐朝除了有手印砖,还有一种是「刻字砖」。

#唐朝 #手印砖 #隋唐 #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