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波澜壮阔的歷史进程中,王朝更迭是必然的现象,儘管歷代王朝的统治者都希望国祚绵长,但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虽然疆域辽阔,国祚却仅有97年,和其他朝代相比显得格外短命。事实上,这个曾经横扫世界,版图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之所以不到百年间就迅速覆灭,背后暗藏4大原因。

根据陆网报导,元朝国祚不到百年就灭亡,最主要有4大原因,首先是军队堕落,蒙古入主中原后就开始骄奢淫逸,完全没有当初打天下的毅力和魄力,军纪迅速腐败,元朝内部政治也十分混乱,导致政局长时间不稳,在短短97年的国祚中就经歷了11位皇帝,若再加上追封者,人数则将近20名。

其次是元朝施行的民族分化政策不利于团结,官方将百姓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其中汉人指的是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族、契丹、女真等;南人则是最后被蒙古人征服的南宋百姓。由于占据人口比重最多的汉人只能算是下等人,又受到诸多严苛的政策约束,被逼急了难免会造反,因此元末时随着眾多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元朝的统治也逐渐走向消亡。

最重要的是蒙古人只会打天下,不懂治理之道,入主中原后不仅没有因地制宜制定统治政策,反而按照游牧民族那一套发展牧业,大肆破坏中原的农耕文明,使得经济发展止步不前,百姓因为生活水平降低而怨声载道,但执政者却视而不见,很快便丧失了民心。

除此之外也跟天灾频仍有关,根据《元史》记载,在元顺帝统治时期,平均两年就会出现一次极寒天气,导致粮食大幅减产,进而引发社会动荡。儘管朝廷试图解决天灾带来的影响,可是面对如此不断反覆的自然灾害,依旧束手无策。

#元朝 #统治 #国祚 #蒙古族 #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