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对于老百姓来说,就像天一样重要,吃饭在古代更是被皇帝每天当成重要的事对待,因此想要吃一餐饭,就必须经过多道繁复的流程。大陆央视纪录片介绍,清朝皇帝的御膳皆由御膳房打理,每次用膳都得经过4道步骤,传膳、嚐膳、进膳,最后是收膳,每道菜还必须由太监先试毒、品嚐才能食用。
大陆央视纪录片《故宫100》介绍,御膳房是专门伺候皇帝吃饭的机构,里面主要管理事务的大臣都由皇帝钦点,而紫禁城内的御膳房其实有两处,最大的在景运门外,称为「外御膳房」,主要负责宴请群臣,很少负责皇帝的日常膳食;另一处则设在养心殿旁,称为「内御膳房」,这里才是专门为皇帝做饭的地方。
皇帝吃饭的第一道流程为「传膳」,会由专人详细记录当天用膳的时间、地点和菜名,传膳之后就是「进膳」,但在这之间还有一道不被记载的流程「嚐膳」,每道菜上桌后,会先由太监用银牌测试是否有毒,再亲口品嚐,确认没问题后,皇帝才可以开始食用。
不管是日常用膳还是宴请,皇帝的桌上总是冷热、甜咸、荤素一应俱全,以此达到膳食平衡,然而每次用膳的菜品眾多,难免会有吃不完的时候,皇帝就会将剩余或是丝毫未动的菜品赐予大臣,这对大臣来说是无上的光荣。
御膳除了菜品的极致讲究外,餐具更是顶级奢华,不但有金、银、官窑瓷瓦、珐琅器,还有玉石、玛瑙、玳瑁、象牙等各种名贵材料制成的碗盘杯碟。待皇帝用膳完毕后,随着太监的一声传令,送菜品上桌时的队伍又浩浩荡荡地返回内御膳房,皇帝的一餐也随之结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