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陆上商业贸易路线,由于路途遥远,行经路线上设置了不少驿站,大陆甘肃省考古团队在1990年针对其中一个大型驿站「悬泉置遗址」进行挖掘,发现一处掩埋废弃物的垃圾场,未料里面藏了许多珍贵文物,甚至出土了超过1.5万枚的汉代竹简。

大陆央视纪录片《大敦煌》介绍,甘肃省考古文物研究院于1990年开始挖掘悬泉置遗址,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大型驿站遗址,驿站的院子西墙外是专门用来填埋废弃物的区域,考古专家们从这个汉代的垃圾堆出土了逾1.5万枚的汉代竹简,而整个遗址共出土了3.5万余枚汉简,2.3万余枚为字简。

在出土的竹简中,《驿置道里簿》上记载了汉代武威、张掖(音同义)、酒泉3郡内的14个地名和里程,这些驿站精确地指出了丝绸之路在河西走廊的行进路线,且类似于悬泉置的驿站在敦煌郡有9个,它们由西到东排在300多公里的沙漠戈壁上。此外,《驿置道里簿》还可以与另一枚出土于内蒙古额齐纳旗的竹简《居延道里簿》衔接互补,勾勒出一条从长安出发到敦煌,丝绸之路东段完整的行进路线。

丝绸之路指的是从汉唐古都长安、洛阳出发,经过甘肃、新疆,抵达中亚、西亚、欧洲,并连结地中海各国的路上通道,因为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因而得名。而丝绸之路的东段在西汉时期由外交官张骞开辟,东汉时期由将领班超打通,最远抵达敦煌的玉门关和阳关2个关口。

#丝绸之路 #丝路 #汉代 #竹简 #汉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