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是考古挖掘中相当常见的古文物之一,不过其实它在问世初始并不具有照人的功能,大陆考古学者许宏指出,早期铜镜被认为是巫师的法器或巫具,因此常见于早期墓葬中,在墓主人的骨架上覆盖几十件的铜镜,作为陪葬品。

许宏指出,在中原地区目前出土最早的圆板状带钮铜镜,见于安阳殷墟妇好墓等商代晚期遗存中,但学界普遍认为,这些铜镜并不是当地制造,因为上方的纹路具有内亚草原文化特徵。另外在甘肃张掖(音同义)、玉门、广河,还有青海贵南等地的遗址,都分别出土了早期铜镜,距今约3700年至3500年前,也就是二里头时代(跨越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

许宏称,大陆吉林大学教授林沄很早就注意到,妇好墓出土铜镜上的几何纹饰,和北方系统的青铜器,比如刀、剑等器物柄部上的纹饰雷同,因此林沄推测,妇好墓中的几面铜镜可能是从北方系统青铜器分布区域传来的,其他的学者也将殷墟铜镜和甘肃青海地区齐家文化(西元前2200年至前1600年)的铜镜联繫在一起。

许宏表示,新疆哈密天山北路墓地的年代约为西元前2000年至1500年,被认为是目前圆形铜镜发现最集中的一处墓地,可以说是大陆早期铜镜的发源地,该墓地的陪葬品包含大量的圆形、方形铜牌饰,而铜镜和圆形铜牌饰之间并无明确的分界线,用途也完全一致。

许宏提到,在墓葬中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墓主人的骨架上几乎都会覆盖几件甚至几十件的的圆形牌饰,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大陆西北部、北部和中原地区的早期墓葬中,因此学者认为,这些圆形牌饰应该是巫师进行原始宗教活动时使用的法器或巫具,并由新疆经过西北或北方,一路传到中原、东北等地,直到战国时期,用于照人的圆板状带钮铜镜才正式成为主流。

#铜镜 #墓葬 #陪葬品 #古代 #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