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是唐朝着名文人,被后世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然而他的当官之路并不顺遂,为了生存只能另辟蹊径,替人写墓志铭「赚外快」,未料在韩愈出色的文笔之下,他的润笔费水涨船高,一篇文章赚到的收入甚至比他当官的月薪还要高出16倍。

综合陆媒报导,韩愈出生于官宦人家,父亲曾官至秘书郎,然而他不到五岁父母皆因故而亡,后来由大哥韩会和大嫂抚育长大,韩愈7岁才开始读书,一直以来都很想出人头地,却考运不佳,几次考试都落榜,就算当上了官,晋升之路也始终不顺,然而天无绝人之路,韩愈靠着出色的文笔另辟蹊径,找到了收入丰厚的「副业」,替人写墓志铭。

在唐朝「写墓志铭」是十分盛行的职业,达官贵人家中若有人过世,就会花钱请富有名气的文人帮忙撰写墓志铭。西元817年,唐宪宗委托韩愈写一篇碑文《平淮西碑》,并将其赏赐给将领韩弘,韩愈在文中将功劳都归在韩弘身上,对其他人的贡献只一笔带过,韩弘开心不已,大手笔拿出500匹绢相赠,相当于400贯钱,而当时韩愈当官的月薪只有25贯钱。

随着墓志铭作品累积的越多,韩愈的润笔费也跟着水涨船高,根据歷史记载,当时韩愈写一篇墓志铭的定价是「马一匹并鞍衔,白玉腰带一条」。只不过赚得多,受到的讥讽也就越多,韩愈部分的墓志铭被认为是拍死者马屁的「谀墓」,他的朋友刘叉曾故意取走韩愈的数斤黄金,还理直气壮地说「此谀墓中人得耳。」不愿还钱。

#韩愈 #墓志铭 #唐代 #唐宋八大家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