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原王朝的皇帝採世袭制,通常都会由皇帝的嫡长子或生前立下的皇太子继承,而游牧民族则是採取「部落选举制」,君主候选人必须靠军事实力慑服各个部落,最后通过大会选出新任君主,直到辽太祖时才逐渐「汉化」,满清更出现了「秘密立储制」。

根据《梨视频》报导,蒙古的「汗」和中原的皇帝,虽然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君主,但实际情况不尽相同,汗在外必须亲自指挥军队,并通过各种手段在军事上寻找盟友和支持者,且在内没有可以仰赖的官僚,也没有可以守内的宦官,汗必须用军事实力打败对手,并且在忽里勒台大会上,以选举的形式让人认可其领导权,等于原本的君主过世后,他的儿子、兄弟、兄弟的儿子都有资格争夺继承权。

部落选举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游牧民族拥有强大的战斗能力,但「马背上可得天下,难以治天下」,这时如何改变继承人制度以保持政治稳定,就变成君主的一大难题。西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契丹部落本该重新选举之际,採纳汉人建议,替自己举办了皇位登基仪式,并宣布长子耶律倍为继承人,后来还建立孔庙、引入儒家学说,为了废除部落选举制、建立世袭制做准备。

满清也一样,在早期没有立储君的习惯,皇太极是八旗总指挥,本身只领有两旗,到了顺治时才逐渐汉化,根据遗诏指定继承人为康熙,而康熙是清朝第一个生前立皇太子的人,只是后来又废了他,等到雍正上任后,才发明了「秘密立储制」。

#游牧民族 #大汗 #蒙古 #君主 #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