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是歷史上第一个皇帝,统一六国、度量衡、货币,以及兴建了万里长城,对后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秦始皇陵修建耗时38年,召集70多万个工匠,当后人发现陵墓时,被里头大量的兵马俑所震惊,不过也有不少人好奇,为何秦俑之间都有一座长条土堆,究竟有何用处?对此专家指出,这些土堆是夯土墙,也就是所谓的「承重墙」,能保护兵马俑在地质晃动下不容易倾倒。
根据《新浪网》报导,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阳村,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是大陆目前保存完整且规模最大的皇帝陵寝,总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1987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之一。
不过随着秦始皇陵出土,不少人也发现秦俑之间都有一座土堆,对此专家解释,这些土堆是夯土墙,也就是所谓的承重墙,目的是为了防止地质晃动对兵马俑造成破坏;再者,承重墙能将眾兵马俑隔开,即使某个兵马俑倾倒,也不会发生连锁反应。
因此工匠们每隔3公尺就会设立一座夯土墙,并在墙两侧依次排列木质立桩加固,之后把横木搭建于夯土墙及木质立桩上,形成密集的棚木,再覆盖一层青膏泥,用以隔绝水分渗入,最后在上面盖苇席、黄土构成棚顶,等兵马俑放入坑中后,用立木封住通道并夯实。如此一来,除了能减少兵马俑晃动,也能达到封闭效果。
由于承重墙的作用极为单一,就是用来承重,所以墙里头的土堆势必要夯实,自然不可能将宝物埋藏其中,也就没有移除的必要,若是强行挖掘只是徒增破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