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清朝时期的「宰白鸭」乍听之下像是一道菜,但其实指的不是白鸭,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被有钱人操弄生死,最终在亲生父母的出卖之下沦为替死鬼,每年枉死事件动辄数百起。

古代封建社会总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阴暗面,上位者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底层百姓面临着被剥削的贫困生活,清朝就曾出现一种名为「宰白鸭」的社会乱象,意即没有犯罪的人代替嫌犯服刑或处死。

大陆知名博主孙雅鑫表示,清朝许多有权势或是有钱的商贾之家,家族里有人被判死刑,又不愿意伏法时,就会花钱找替死鬼,而这些顶罪者有些是自愿的,有的是被逼迫无奈,有的则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家里人给卖了。无论是哪种情况,最后都像是砧板上被宰的鸭子一样,被他人左右命运。

《清实录》记载,这样的乱象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到了晚清更为泛滥,每年因为「宰白鸭」枉死的命案动辄数百起,不少穷人家庭为了生存,会选择「以命换钱」,亲手将子女送上断头台。儘管有许多官员心知肚明,但只要「犯人」对犯行供认不讳、签字画押,也爱莫能助。

#宰白鸭 #清朝 #替死鬼 #顶罪 #孙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