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1969年于河南洛阳进行铁路工程,出土隋朝兴建的粮仓「含嘉仓城遗址」,截至目前发现内含300多座仓窖,拥有「天下第一大仓」的美誉,更在仓窖找到记录管理人员的刻铭砖,还有虽已碳化但保存仍完好的小米,揭开古代的防潮黑科技。

根据《央视新闻》报导,1969年河南洛阳进行铁路工程前,请来专家做考古探勘,发现一块刻有「含嘉仓」铭文的砖,惊觉是建于隋朝的巨型粮仓,总面积43万平方公尺,里面包含300多座仓窖,而含嘉仓四周建有围墙,形成独立的城池形态。

含嘉仓内发现的刻铭砖记录仓窖位置,还有粮食品种、储存日期、总数量、来源,以及负责管理的人员姓名,以便日后责察,这块石砖刻有粮食来源地「苏州」,小米从江南一路北上,显示大运河的功能,含嘉仓歷经隋、唐及北宋,沿用500多年。

考古学家在含嘉仓其中一个仓窖发现碳化的小米,时间追溯于唐天宝八年,当时应该是满窖状态,约千名农民一年的粮食产量,虽然小米已经碳化,但有机质超过50%,保存相当完整,考古学家指出,由于仓窖大多建于地势较高的地方,有利于防潮,下雨时谷物不容易遭水分侵蚀。

洛阳博物馆陈列部主任黄超介绍,史料记载修建仓窖时,工匠挖出地窖会先用大火烘乾四周的土层,使土壤板结乾燥,不容易二度进水潮湿,底部分别铺上吸水力极强的草木灰和木板,储存粮食时,在两层草席间夹谷糠作为分隔层,粮食被分了很多层,防止因一粒米导致整座仓窖都腐坏的状况。

#含嘉仓 #唐朝 #天下第一大仓 #粮仓 #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