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考古学家在陕西省宝鸡市发现祭祀遗址「密畤(音同志)」,时间可追溯至秦汉时期,使用长达600多年,总面积达23万平方公尺,共发现祭祀遗迹1400多座,近日发表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先秦至西汉祭天礼制。
根据《陕视新闻》报导,陕西宝鸡陈仓区发现「下站遗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成考古队,从2020年着手挖掘,近日发表研究进展,指下站遗址总面积23万平方公尺,各类型祭祀坑约1400座,还出土大量马、牛、羊祭祀用牲畜,以及玉器、青铜车马器等。
考古人员表示,《史记》记载渭河南岸仅有一处畤,即秦宣公四年(公元前672年)所设密畤,而遗址中出土了一块刻有「密」字的陶片,下站遗址就位于渭河以南,遗址内又发现「密」字陶文,证实此处就是密畤,即古代祭祀天地的场所。
考古人员介绍,「畤祭」是秦朝的祭祀传统,自秦文公开始,秦汉两朝在古雍地(今宝鸡地区)先后设置鄜畤(音同夫志)、密畤、吴阳上畤、下畤、北畤,分别祭祀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和黑帝,史称「雍五畤」,据《史记》记载,雍五畤祭祀是秦汉时期最高等级的国家祭天大典,密畤从公元前672年沿用至西汉晚期,前后时间长达600年,是研究先秦至西汉祭天礼制最完整的实物资料。
文章来源:华商网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