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考古学家在西安的汉长安城遗址出土数枚「封泥」,约有2000多年歷史,时间可追溯到秦朝,作用是防止公文被偷看,像是现代的密码锁,封泥上记载秦代中央及各郡县的官职,直到纸张出现后,简牍才慢慢被取代,封泥跟着走入歷史。

根据大陆节目《中国考古》介绍,古代为了防止公文被偷看,会在竹简上使用封泥,概念类似于现代的密码锁,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员王腾云表示,封泥最早期主要用于封物,古人使用布、绳子綑绑容器,封泥按压于绳结处,并在泥上加盖玺印。若要打开容器必须挪动封泥,封泥有动过的痕迹,就表示被人偷拆封。

从春秋战国至汉代出土文物可见,封泥广泛用于罈罐、竹制盛器,主要为了封存食物、钱币等,防止被人偷打开,到了秦汉时期,开始将文字书写在简牍,封泥就演变出保密作用,而出土的秦朝封泥上有秦代中央及各郡县官职的玺印。

王腾云进一步提到,一枚出土的封泥印有官职名「宗正」,属于九卿之一,执掌皇族和外戚事务的官员,若有宗族犯了法,必须透过宗正再向上匯报给皇帝,还有一枚「走士」的封泥,走士是掌管养马事宜,秦始皇的祖先原本是帮周王室养马的人员,他统一六国后依然很重视养马,因而设置该官职。

#封泥 #官职 #秦朝 #秦始皇 #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