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指又称作玉韘(ㄕㄜˋ),是古代拉弓射箭时用来保护拇指的工具,大陆歷史学家指出,清朝皇帝十分喜爱戴扳指,尤其乾隆帝对于扳指的做工要求非常严格,还在多个扳指上留下诗作,背后的原因其实和满族的民族习性有关。
大陆歷史学者纪连海表示,女真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以放牧、狩猎为生,骑马、射箭是女真族每位成年男子必须掌握的生存本领,因此弓箭和扳指也成为必不可少的物品,满族作为女真族的后裔,自然继承了祖先的生活方式,满族早期的扳指通常是由鹿骨制作,顏色呈黄色,用久了会变为深褐色,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戴着这种扳指驰骋于草原之上,统一了整个女真部族。
清朝建立初期,为了不让满族子孙后代忘记祖先「以骑射得天下」的歷史,包括皇帝在内,所有皇亲国戚都必须学习骑射,顺治帝还在紫禁城内修建箭殿,作为习武的场所,并且亲率这些王公贵族练习射箭,扳指作为工具之一,也一直陪伴在皇帝手中,由此可以看出,清朝皇帝喜爱的扳指其实是一种文化象徵,代表骑射尚武的精神。
纪连海提到,清朝画家朗世寧的作品《乾隆皇帝大阅图》描绘了乾隆帝即位后第4年(西元1739年),在京郊南苑举行阅兵仪式的情景,仔细看画中乾隆帝的右手拇指处,可以发现他佩戴一只白玉扳指。乾隆帝对扳指做工要求非常高,外出避暑时,7度将扳指送回宫中要求工匠修改,还在多个扳指上留下诗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