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考古学家在郑州市出土「双槐树遗址」,残存面积达117万平方公尺,处于河洛文化中心区,属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拥有5300年歷史,专家在里面发现一处房址,得知史前人已懂得粉刷墙壁,地板硬度甚至跟现代水泥差不多。

根据大陆节目《河洛记‧聚落成邑》介绍,双槐树遗址出土一处大型房址,被称为「连间房」,发现房屋墙面多达7层,河南省郑州市文物局研究员顾万发提到,先民做出墙壁后,又再墙内侧多次粉刷,涂好一层用火烧烤后再涂下一层,使墙面变得更坚固。

先民对屋内地板也下足功夫,材质类似水泥地,主要由天然姜石磨细而成,是一种二氧化硅较高的石灰石块,呈现白色粉末状,因此被称为「白灰面」。江苏师范大学歷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刘效彬提到,白灰面和现代的「三合土」相似,此为3种或以上材料混合而成的建筑用土壤,强度和水泥差不多。

白灰面建筑胶凝材料在仰韶文化中晚期、河洛地区广泛运用于装修,在距离双槐树遗址约130公里的「苏羊遗址」,距今约6000至4000年前,虽然规模较小但房址保存完整,同样也是使用8层粉刷墙面,达到防护的作用,而且屋子最外层的白灰面都未脱落,显示屋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涂抹维护,有效隔绝外界的溼气。

#史前文化 #仰韶文化 #双槐树遗址 #考古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