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地位低下,尤其是出身于穷苦人家,经常出现卖女儿换钱的情况,大陆歷史教授指出,明清时代扬州盐商富甲天下,生活非常奢糜,有纳妾风气,当地老鸨、牙婆等为了迎合富商,专门买下贫穷家庭的幼女,训练成「扬州瘦马」,再以高价卖给富商当作小妾。
大陆陕西师范大学歷史系教授于赓哲指出,「扬州瘦马」是从明代开始出现的词汇,当时因为运河便利,扬州聚集了许多富有的盐商,生活过得非常奢糜,且盛行纳妾风气,很多人见有利可图,为了投富商所好,于是买下穷苦人家年幼的女儿,培养她们琴棋书画的能力,一直到能够出嫁的年龄,再以高价卖给富商作为小妾。
明末清初作家张岱在作品《扬州瘦马》中描写当时的现象,「娶妾者切勿露意,稍透消息,牙婆驵侩(ㄗㄤˇㄎㄨㄞˋ)咸集其门,如蝇附膻,撩扑不去。」表示富商不能轻易透露想要纳妾的讯息,否则牙婆、人贩子、老鸨等人会像苍蝇一样围绕在身边,不断推销自家培养的「扬州瘦马」,怎样都挥之不去。
至于为何要称呼这些女子为「瘦马」,于赓哲认为可能代表「尚未培育好,刚刚长起来」的意思,带有一点情色的暗喻。除此之外,清代丁耀亢在《续金瓶梅》记载,这些「瘦马」也分等级,第一等的「瘦马」会被教导「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抹骨牌、百般淫巧」,可以卖出一千五百两以上银子;第二等则能识字、谈曲,但主要被培训为会计人才,懂得记帐管事,以便辅助商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